声乐白话(三)
文字整理:雷春
校对修改:红眉
现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定音乐器用的是十二平均律来调律,只有少数民族乐器仍然使用纯律,或者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尤其在大型交响乐的演奏当中,使得所有乐器的音准、调律一致,这样的声音非常的和谐、好听。但是,在独奏的时候,演奏员可能不完全遵照十二平均律来调律。因为人的耳朵,在大自然中听取的声音并不完全符合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为了转调方便发明的,使所有的乐器可以统一调律,这样比较方便合作。
实际上,顶级的演奏家,在独奏的时候,可能会把高音部分的频率调得更加高一点,低音部分调得更加低一点,这样听起来,更加符合人心目当中对音高的认知,听起来更加的舒服。但是,在交响乐中大家一起合作的时候,要严格的遵照十二平均律来调律。
关于音乐教育
我们的孩子究竟应不应该学音乐?五音不全的孩子可以去学音乐吗?究竟什么样的条件才适合去学音乐呢?应该有多少精力和时间的投入?有多少金钱的投入是合适的呢?
早期的音乐教育主要由宗教、教堂、修道院承担。中世纪的时候所唱的只有格里高利圣咏,因此主要是修道院有音乐教育。社会的音乐教育,或者是普通民众的音乐教育,在十九世纪之前是没有的。
文献记载,美国公立学校是在1838年把音乐课纳入学校课程的。有一个音乐家叫做梅森(Lowell Mason, 1792-1872),号召一群热心人士发动了一场请愿活动,推导音乐对学生德智体三发展的积极作用 。从而美国的公立学校把音乐课纳入了学校的课程,但是,是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课程,不像语文算术那么重要。
梅森
德国关于音乐教育史的一本书上写道,在1924年之前,音乐老师不能走学校正门,要从旁门进出学校。走正门的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哲学老师等等。动荡不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希望有一个新的开端。一个叫做凯斯滕贝格(Leo Kestenberg, 1882-1962)的人倡导说,每一个人都需要接受普通的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能让人遵守现代的生活秩序,不那么容易产生暴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进而,音乐教育正式被纳入和语文数学同等的学科教育。
凯斯滕贝格
1924年,柏林有了第一所民间开办的音乐学校,创办人叫耶德。同年,德国还开办了一所特别著名的学校,军特(DorotheeGunther,1896-1975)学校,起初它是一所舞蹈学校,后来从舞蹈学校逐渐过渡到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音乐教学法,通过节奏和律动,传承了柯达伊(Zoltan Kodaly, 1882-1967)教学法。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团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到访中国,现在我们中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都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左)和军特(右)
柯达伊
几乎同时,中国民国的学校也开始设置歌唱课。但是基本上都是规定曲目,只有唱歌。这个时候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几乎等于“唱歌课”,就是说,没有任何器乐培训,如钢琴、小提琴,甚至口琴也没有。我小的时候音乐课就是唱歌课。
目前中国学校的音乐课,大部分地区基本上还是唱歌,尽管经过了这么多年,GDP增高了,老百姓也富裕了。可是学校师资力量没跟上,一般的音乐老师还教不了孩子器乐。上海音乐课加入了简单的乐器学习,也就是简单的口风琴、口琴或者竖笛。我记得儿子小的时候背着6元钱一支的竖笛去上学,一两年下来也没吹出来一个曲子。所以,中国的社会的现状就是,如果一个小朋友决定学器乐演奏,家长要在社会办学中,找小朋友想学的乐器课程。我经常接触到的家长的问题是,“我们家小孩儿想学一个乐器,你觉得学什么比较好?”现在,我们的理念是,让小朋友先到学校来玩儿,让他接触各种各样的乐器,最后可能是经过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时间,他才自己找到自己想学什么乐器。
关于小朋友乐器的学习,先给大家一些数据。
有一个网球大满贯得主说过,他在训练当中击打过一百万个球,使他的身体形成了肌肉记忆,有自动击球的能力,球过来之后,不用头脑形成神经递质的传输,身体能直接依靠肌肉记忆去击打这个球。其它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体操、游泳、乒乓球等,都要运动员付出足够时间的训练,使他的肌肉形成记忆。音乐家,尤其是器乐演奏员也一样,因此,乐器演奏员又被称作“小肌肉运动员”。
郎朗和他爸爸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一点都不避讳他的童年过得多么多么的辛苦,大家都知道他是怎么练琴的。李云迪,最近观众听众都看出来他的演奏的技法和水平下降了很多,大家都知道他不那么勤奋地练琴了。所以,演奏员,又是小肌肉运动员。一场顶级的表演,这个演奏员一定有至少十年、一万小时以上积累的刻意练习。什么叫做“刻意练习”呢?就是高质量的练习。
高质量的练习,必须是这个练琴的孩子在自己思维当中,有主动练琴的意愿;有主动练琴的意愿时,他就会自己找到高质量的策略。“高质量的练习”是一个有“策略”的练习。大家明白了吗?他的内心是有练习的,他不光是眼睛看着谱子、手在反应,而是内心也在参与整个的练习;然后他自己不断调节、不断地在寻找更高效的方法,组织自己的练习方式和时间,有策略,这才叫做高质量的练习。
有研究人员罗列了这样的数字:想获得顶级的表演能力,需要至少十年、一万小时以上的积累、“有效练习”。想获得比较优秀的表演的水平,需要累计七千五百小时以上。累计练琴四千小时的,只能有一个比较低程度的表现。练琴不超过两千小时的,那就是纯业余水平。想一想自己的小朋友,平常课业忙不忙?他每天能抽出多少时间来练琴?如果他每天只能有半个小时练琴的时间,周末有一个小时到老师那里去上课的时间,这样的话,他一年累计下来大约是两百小时左右,十年不超过两千小时。一个不超过两千小时的琴童,注定只是一个业余水平,不管他内心的参与程度有多高,他刻意练琴的质量有多好,累计的时间不够,形不成肌肉记忆,手的表现力就只能是一个业余水平。既然是业余水平,要求他考钢琴十级、八级有什么意义呢?朋友圈里有老师质疑,如果一个学生,为了练考级曲目,半年的时间都在练这个相同的曲目。这样的小朋友,怎么可能会爱上弹钢琴?家长不如帮助小朋友一起制定一个新的策略,既然我们练琴的时间是有限的,就不如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寻找自己的喜爱,不要用半年的时间去苦练一个考级曲目了!那真是毫无意义!不如让小朋友调动他的原认知,自我调节,有良好的动机,有自我的效能感,有自我的满足感,然后自己制定策略,加快学习的进度。
如果打算做专业的演奏员,家长朋友们就要想到,所有的职业都是有职业病的,做一个音乐家也不例外。做一个音乐家,他的职业病有哪些呢?第一个就是听觉,接触八十五分贝以上的音响,超过八个小时,他听觉的灵敏度就受损了。听觉受损最严重的是谁呢?在交响乐团当中,首先是管乐组,比如吹萨克斯的、吹小号的、吹长号的,第二个就是打击乐器组,如打鼓的这些人,它们发出来声音的分贝都偏高。歌唱演员有没有职业病?也有。我身边的歌手朋友们不停地在生病。每天白天练了歌,或者白天一天在忙录音,晚上又要跑夜场去干活,声带小结、息肉、囊肿、肉芽肿等等,这类声带的疾病,非常的多。其他的器乐演奏员呢?比如小提琴演奏员,基本上都有肩胛肌症,或者是左手的小手指有局部神经性压迫性病变,等等这样的疾病。钢琴演奏员,手腕得腱鞘炎的几率非常高,局部肌张力障碍,就是手指痉挛,也非常的多 。所以,朋友们,你们的孩子,在音乐学习上,你们千万要把好关,究竟是走专业的路还是非专业的业余的路。你要想一想,如果不想走专业的路径的话,不想做音乐人的话,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不要让孩子学音乐变得那么痛苦,本来是一个非常开心的事,对不对?
适当的学习一些音乐,确实对小朋友德智体的发展是有一些帮助的。在研究智商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理论叫做多元智力理论。把一个人的智力做了一个排序,排在第一位的是语言智力,第二位的是音乐智力,第三位的是逻辑和数理的智力,第四空间智力,第五身体的动觉智力,第六人际智力,第七字型智力,第八自然智力。
还有一项研究,研究音乐与医疗,音乐对人的健康是大大的有好处的,现在在医疗上也经常被应用。音乐用在什么地方最有效?第一是老年痴呆的病人。老年痴呆的病人,有可能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认识了,但是他头脑当中,童年时候记住的音乐的旋律终生都不会忘记。同时,一些自闭症的小朋友,与人交往有困难,但是他乐于接受音乐,喜欢听音乐,喜欢听歌曲。对一些脑瘫的患者,音乐也有积极的效果。再往下排,就是朗读困难症、帕金森病、脑中风、早产儿、精神病,还有一些免疫系统的疾病,甚至失语症等等。研究发现,音乐对这些的治疗全都有积极的作用。
关于音乐,个人的理解和体会,就说这么多吧,抛砖引玉,希望专门从事音乐教育的朋友,可以扩展和热议这个话题,可以给普通人更多的音乐学习建议和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