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国教育

教育 – 家庭 – 心理 – 健康

  • 首页
  • 美国教育博客
  • 专栏文章
  • About
  • 联系我们
  • Privacy Policy
  • 雷春
  • Toggle search form

首页

我们网站欢迎所有家长、教育专栏作者、心理学专业人士投稿。

选择性缄默

  • 致所有ASD, 选择性缄默,ADHD,等孩子及家庭节日问候
    这个网站是圣诞节给所有需要成长家庭的礼物。  
    Continue reading »
  • 高中中文二级HSK2补充歌曲
    高中中文二级HSK2补充歌曲 雷春 Song 1 《两只老虎》 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Song 2 《新年好》 Song 3 《随它吧》
    Continue reading »
  • 一个不说话女孩的破茧成蝶
    一个不说话女孩的破茧成蝶 作者:雷春 起笔于2019年12月17日奥地利的维也纳市 完成于2019年12月25日圣诞节科罗拉多州阿斯彭滑雪村 维也纳时间 2019年12月17日凌晨12点55分(美国山区时间16日下午4点55分)我拨响了女儿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家里的电话:“妹妹,准备好看结果了吗?”她说:“妈,没必要这么晚不睡,看结果吧?睡醒了也来得及,不会跑的。” 我说:“无论什么结果,我们得给你精神支持啊!”她说:“希望不大的。”我说:“不看怎么知道呢?哥哥在吗?Toby在吗?能看Toby吗?”视频中,狗狗Toby很悠哉地躺在它的床垫上,摇着尾巴。俩孩子一个帮它挠肚皮,一个挠耳朵根。我假装气恼地说:“Toby得到的关注比妈妈多多了!” 不经意间,听见女儿大声说:“妈妈!你看!”我仔细看过去,模糊的屏幕上只看清“24”,赶紧截了屏,听见她兴奋地说:“我进了!”先生、儿子都高兴地连声祝贺。本应睡下的我,一夜无眠,女儿成长的艰难,历历在目。现在,她终于破茧成蝶,将要展翅飞翔了。 第一章、小学时起步艰难 一、突发 “你女儿不说话!你得让她说话!Your daughter doesn’t talk! You need to get her to…
    Continue reading »
  • 带你走进美国的特殊教育
    带你走进美国的特殊教育讲员和原作者:雷春 材料补充、讨论核实:石荟纽约特殊教育老师、谢刚加州学校心理学家、倪虹加州心理学教授、昝飞华东师大特殊教育系主任和教授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晚7:00 地点:PCE(Parents and Children Education)Club, 11 Lexington Ave, East Brunswick, NJ 08816 一、什么是特殊教育? 无法适应普通公立学校教学的孩子,可能需要特殊教育服务。当今的特殊教育与几十年前不同的是,绝大部分孩子不需要去特殊教育学校,甚至不需要去特殊教室,普通公立学校或孩子现在所在的教室就可以提供相关教学。 这个表格里面可以看到不同的特殊教育环境,一般来说,孩子能适应表格靠下面的教学环境,便没有必要把他送去表格中更靠上的环境。(石老师补充)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Continue reading »
  • 选择性缄默:北京择校经验
    北京小七妈妈分享SM择校以及家园沟通的一点经验和体会 和群里大家孩子的情况先比较,我觉得我儿子应该算的上SM里比较严重的了。我最早发现他不喜欢和小盆友们扎堆玩,回避陌生人,讨厌人多的地方,是在他一岁多的时候,他的大运动发育还可以,语言表达晚一点,但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尤其喜欢数学、数字,所有玩具都必须是带数字的。虽然感觉他有点不同,但对一岁多的孩子,我们认为更多的可能是孩子的性格使然吧。 2岁以后,我越发觉得不对劲,只要出门就不和别人说话,人员密集场所基本不进去,不去游乐场,不去商场,不去饭店…… 后来三岁上幼儿园了,发现社交方面非常被动,不说话,易焦虑。去北大六院诊断儿童社交障碍,观察,六岁前确诊为SM。他目前只能家里的少数人说话发短信。其他人基本不能说话,不发短信。不能打电话。更别提在学校了,基本上能干的事情和能上的课也不太多。 三岁后,首先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幼儿园的选择。离我家不远有个非常好的公立幼儿园,一级一类的,各类口碑都好,价格也便宜,总之软硬件都满意,一般的家长都会选择这家的。后来我带着孩子去幼儿园面试,因为很多人看,孩子表现的很紧张,抱着我不下地。园长就不太高兴,说这孩子上了幼儿园有他受的,再加上我们是按照约定的时间去的,可是在大门口等了快一个小时才让进。所以虽然幼儿园口碑好,但我的接触感觉,一是家园沟通方面可能会存在困难,二是园长老师能说出有我儿子受的这样的话,我感觉他们也很难从思想意识上对我儿子的困难心存同情,给予更多的关爱。所以我也是很纠结要不要去这个幼儿园。犹豫再三,我认为,幼儿园再好,但不适合我儿子目前的情况,就不是最佳的选择。于是就放弃了。 之后,选择幼儿园就是比较麻烦了。有一天我到一个小区的会所发现一些孩子在做游戏,还有老师带领,我就在旁边观察,发现孩子们挺快乐,老师们也很细心耐心和善,我就看了好久。之后我就去问是不是幼儿园。后来园长出来接待了我,谈了一上午,谈幼儿园理念,特色,师资,课程安排,特别有耐心,我也说了孩子的情况,她直接表示没问题,让孩子来试园。儿子一共试园了2周时间,从开始每次的他只能待10分钟还必须家长陪同,到最后可以和老师单独待半天,老师们真是想尽各种办法。(直到今天我对那个幼儿园的老师和园长都心存感激),入院后,专门有一个老师负责入院陪伴,基本只照顾他一个人,直到他完全能适应为止。这是任何公立幼儿园都难以做到的。当时这个幼儿园每天下午是外教2个小时的课,主要是讲故事和做游戏。那个外教叔叔知道我儿子的困难,每次讲故事,全班只把我儿子抱在他的怀里讲,做游戏的时候,也抱在怀里,让其他小朋友追着跑。这样,一是其他小盆友看到老师喜欢他,就不会去主动欺负他。二是,我儿子也特别觉得自己很棒,树立了极大的自信心。我现在也非常感谢外教叔叔。让我儿子有一段很开心得幼儿园生活。 所以他在幼儿园阶段,各方面是表现最好了,能表演,能上台唱歌。但还是在幼儿园不说话。 之后6岁面临着上小学了。我考虑这个幼儿园太快乐,也没学什么,怕上小学吃力,就给他选择了一个4个月的学前班3-6月份上。但现在看起来,这个学前班的选择是比较失败的。现在要谈的是教训了。我也是直接找的学前班的校长,因为就在幼儿园旁边,也比较近。和园长谈的也确实比较投机。上的4个月期间,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孩子的学习当时也很好,除了不发言,作业和考试都好。但是不知为何孩子回家后就忽然也不说话了,我们想尽办法在家里哄他说也很难,也不表达为什么。我去学校问题孩子情况,老师们也说的他挺乖的,也聪明,没什么问题。后来无意中听到另外一个班的老师和别人说,这个孩子就是不会(不是不能)说话,态度比较生硬。我就警觉起来,可能其他老师未必都和他班主任一样,言语上对儿子有刺激,行为上有强迫,但也是猜测,儿子当时并没有表达出来。但后来事实证明,确实这个学前班有的老师为了在家长面前表现教学效果,对儿子进行逼迫等。这都是过了好几年以后,儿子主动说起这段不愉快的经历以及对后来他的负面影响时,我才知道的。 所以,我现在认为,他其实不需要再额外上什么学前班,从幼儿园到小学直接上,学前班,除了额外增加孩子适应环境的压力和焦虑外,基本没什么好处。而且,家长也不用太担心学习的问题,他们这里孩子首要解决的不是学习问题,而是情绪疏导,学习是终生的。有的孩子10岁才上学,也不影响以后的发展的。 下面在说上小学。刚上小学的孩子家长们有个特点,就是还都很热情,喜欢自发组织很多活动。这时候就是发挥班上同学家长对他们班同学家长的影响。每次家长组织活动,寒假暑假,五一十一,周末我们都积极主动带孩子参加,小学孩子没什么太大的学习压力,我们也不给孩子额外的压力。每次活动参加的都有小半班的孩子和家长。和同班同学及家长都建立了密切友好的关系。他们班的家长和同学,我大部分都认识。家长们对儿子非常友好,同学们对他也好,有的同学还主动和家长说,就喜欢帮助我儿子。这个经验就是,和同班同学家长搞好关系,很关键,间接的就是帮儿子在班上培养了很多主动帮助他的同学。 小学阶段的老师,班主任最关键。一是要主动和班主任沟通孩子的情况和困难,寻求他能给予的帮助,也不要额外的埋怨老师的帮助多了还是少了,只要给予关照了就要表达感激。二是多参与班上的活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班上很多事情是需要家长的,能参加的都参加,什么搞卫生,捐书,布置教室,讲课,捐洗手液,绿植什么的,都要主动,我还主动加入家委会。家长的这些用心,相信老师会看在眼里的,开座谈会的时候,还要好好的表扬老师和学校(他的小学确实也好)。这样下来,相信老师对孩子都差不了。而且班主任还能帮助协调其他的老师。当然最好家长和其他老师都能面谈一次。 小学阶段,他一共换了三个班主任,一个三年,一个一年,一个两年。各有特色。第一个老师就是不怎么喜欢和家长沟通,发短信打电话回复也不及时,见面也难,是最难打交道的,但我从和家长们的接触上基本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这个老师总体对儿子是很宽容的,现在儿子回忆他1、2年级上课淘气,从第一排爬到最后一排,上课躺在椅子上,蹲着桌子底下等等奇怪的表现,都对自己的行为表示羞愧,说老师从来没批评他这个样子,他说老师真好。为了不让他从从地上爬来爬去的,特别在他旁边放了好多的花盆绿植,但没有批评和制止过。我当时并不知道他上课这个样子的,现在想想老师也真不容易。我也在想,有的时候老师表现的可能不够热情,回避,可能是面对这样的孩子没有经验,不知如何是好。 儿子的第二个班主任,是个男老师,水平高,要求严,脾气大。儿子最怕他。但在这一年,儿子养成了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因为写不完的老师罚抄多遍,惩罚确实有用。所以孩子的学习习惯上学4年来,在这个老师的压迫下终于养成了,他们班同学都怕这个老师。但我感觉孩子在这一年各方面进步是最多的。老师对他也不错,爱沟通,我和老师打个电话能谈一个小时,站校门口能谈2小时,常沟通就在这个老师身上体现出效果了。有一天一位孩子家长和我说,这个老师对我儿子真好。期末班上选三好生,老师在班上说,我儿子的是最关键的一票,我儿子选谁,谁就当选。其实老师也是用心良苦,这样很多孩子就会主动帮助我儿子。这些也是后来他不当班主任之后我才知道的。 五六年级又换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脾气好,温柔。五年级语文第一课是马踏飞燕,我赶紧把我家的有一个青铜复制品马踏飞燕搬到学校去了,老师太稀罕了,现场教学呀,一下提升教学效果。后来整个五年级很多语文老师轮流用马踏飞燕做教具。这样自然和老师沟通就很好了,5、6年级也没什么特别让儿子焦虑的事情了,老师派班长专门照顾儿子,外出活动走哪都拉着他,基本就是跟着我儿子,在学校的事情班长都替他包办了。我也很感激这个女孩子。有一篇作文写我的同学,我就帮助儿子写的这个同学怎么乐于助人,怎么帮助他的。老师把作文给班长看,班长特别开心。 上小学期间,他和他的一个副班主任能说话,但那个副班主任只任了半年。那个副班主任,只要外出活动,就拉着他的手,他感到很安全。其他的老师不行,同学也不行。小学阶段基本就这样了。经验是:一是多和老师沟通,要真实,明白具体的说,对老师尽量不心存抱怨。有书面的材料更好,特别是孩子会有哪些特殊的表现,老师应该如何应对。二是,和家长同学建立联系,得到侧面支持。三是多参加学校活动,多尽家长的责任义务。四是最好和老师明确表达,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什么要求,除非孩子的成绩非常好。 家长对孩子,最好也能实事求是的看待。我儿子智力也很好,我曾经还以为他能发展成天才。说明我期望过高了。有时候智商和学习成绩关系也不密切,成绩受很多因素影响的。我现在的想法是,他每天能乐意去上学就行。 接下来再分享初中择校的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相同的是他们的自主社交能力都比较弱,不易能主动交道能帮助他们的人,但他们又非常需要有个宽松,接纳,友善的环境,做家长的主要在这方面要多做功课。学校不论好坏,初中要看校风如何。因为初中孩子大了,开始有校园欺凌问题出现。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和能力非常好,初中要尽可能选择好的学校。这样老师和学生的主要精力在学习上,同学们之间比较学习会更多,相互之间其他关联少。学生家长素质和家庭环境都会好一些。一般不容易发生校园欺凌。但这样的学习,往往我们的孩子是进不去的,因为面试就会被刷下来,因为他们不说话。 我儿子去年择校,大约面临着20个可选择的中学。离家太远的,招生名额少的,是重点都不考虑了。这样大约剩下6、7所中学。重点找这6、7所学校的中考排名。太差的就去了,还剩4、5所。重点集中这四五所,挨个学校去招生处找老师了解学校的情况。又发现有个学校虽然近,但发生过校园欺凌,除掉了。一共去了4所中学。A重点校,登记入学名额太少,又面向2.5万毕业生,这是撞大运,撞不进去可能就排到垫底的学校了,去掉了。B是美术特长,儿子没优势,而且小学就上不了美术课,B校也去掉了。C和D,差不多,基本在海淀区中间略靠前,C稍好过D,但C的登记入学是120人,D是200人,D的概率大。而且C校初中三年前就在三个不同的校区,太折腾了,家长不好接送。D…
    Continue reading »
  • 雷春选择性缄默群资源链接
    雷春选择性缄默群资源链接: 雷春选择性缄默讲座笔记: https://www.sayweee.com/article/view/hgha1 雷春波士顿选择性缄默讲座 第一部分:http://mp.weixin.qq.com/s/FGr5QL1BKNaVPvmgoq6OlA 第二部分:http://mp.weixin.qq.com/s/QvRHfYV2jzDb6REZXQePGA 第三部分:http://mp.weixin.qq.com/s/ZDqZE8wQZZhU3i_HXAWMZw 第四部分:http://mp.weixin.qq.com/s/fM_-qrTa9u81e7rVoCVRwQ 家长分享:这里有很好的vedio讲CDI 和VDI skills:https://selectivemutismuniversity.thinkific.com/courses/sm-101 选择性缄默家长俊华的博客文章链接: https://www.sayweee.com/article/view/33f5w?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选择性缄默父母书单: https://www.sayweee.com/article/view/sy35z BBC关于选择性缄默的训练课程WeSpeak的纪录片:https://m.youtube.com/watch?v=wAwzJvBRE_Y&feature=youtu.be 罗新女儿的故事: https://mp.weixin.qq.com/s/GFfI9Q3uDfNFbyem4ZmYTQ 纽约SM医生:https://www.kurtzpsychology.com/ 用药科普:https://childmind.org/article/when-should-medication-be-used-to-treat-selective-mutism/amp/…
    Continue reading »
  • 雷春读书书单(五):选择性缄默症和焦虑症父母书单
    1. Selective Mutism: An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Guide for Therapists, Educators & Parents (家长的儿科医生推荐) 2. Helping Your Child with Selective…
    Continue reading »
  • 选择性缄默科普讲座文稿及问答
    选择性缄默症科普讲座 2016年10月5日星期三美东时间晚9点 波士顿高中教育群 群主:李磐 博士讲座人:雷春 笔记整理:雷春 讲座大纲: 1. 什么是选择性缄默症 2. 选择性缄默与自闭症的相似和区别 3. 如何在学校帮助有选择性缄默症和或有这个倾向的孩子 4. 什么是“投射“疗法 5. 如何在校外帮助选择性缄默孩子 6. 校外的心理医生治疗是否有效 7.…
    Continue reading »
  • 选择性缄默:双语和文化的影响
    对纽约时报 2016年3月11日 “双语的社交优势”一文的评论 作者:雷春 双语的孩子比单语的更有观察力。这对于大部分孩子有利于社交,但如果文化和环境不适合,会导致过于敏感的孩子产生“儿童焦虑症”甚至“社交恐惧症”,不利于社交。他们往往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对非母语的文化有强烈的不信任感。在美国,双语环境长大的孩子里,到四岁诊断为“选择性缄默症”的比例远高于单语孩子。 http://mobile.nytimes.com/2016/03/13/opinion/sunday/the-superior-social-skills-of-bilinguals.html?_r=0
    Continue reading »
  • 选择性缄默:人种因素
    今天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解释人种对社交焦虑的下意识影响。孩子从一出生接触的人种越多,越不容易在非本人种的人群里产生焦虑。我在和一些家长讨论孩子选择性缄默时,提出中国孩子的致病因素有:语言(中文--英文)、人种(亚裔--其它)和文化。这个人种因素是很多家长需要努力的,不是说我们有能力变“人种”,而是要多让孩子与其它人种的孩子玩,大人要多在孩子面前与其它种族的家长交流、聚会,从心理上把“他们”变成“我们”。希望家长读一读这篇文章。  
    Continue reading »

ASD自闭症

  • 雷春杂文:疫情中我在美国高中上网课
    雷春杂文:疫情中我在美国高中上网课 2020年7月25日 这次百年一遇的世纪疫情,对美国的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中小学生。我所在的高中,只有我和另外一个手语老师坚持进行现时synchronous线上教学,使得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耽误学习,部分学生还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我首先得益于中文学校的教学实践。在中国疫情爆发后,北美的中文学校协会,组织了多场免费的实时线上教学演示课,帮助中文老师学会建立并使用Zoom和Google Classroom账户,利用这两个基本工具,实现成功的线上教学。并在二月底就开始了线上教学的试用,而且灵活到Hybrid的形式,可以面对面和网上同时进行。
    Continue reading »
  • 雷春2019个人书单
    雷春2019个人书单 One Doctor完成7/29/19 作者曾在达特茅斯医学院、罗切斯特、芝加哥Cook County、纽约的康奈尔医学院做全科医生Family Doctor。他总结了几十年的行医经历:学会在被病人指责时,体会病人的痛苦;从自己犯的错误中,学习成长,感恩病人的宽容;从治疗老年病人的过程中,学会帮助自己衰老的父母做医学决定。 全科医生的职业,使他接触了很多非凡的人物,解决他们平凡的健康问题,每个人的传奇人生,都有不为人知的各种故事。这本书以故事做主线,可读性强,又赋予哲理,推荐给医学专业的人士。
    Continue reading »
  • 帮助特殊孩子的天使—服务犬
    帮助特殊孩子的天使—服务犬 在美国和加拿大,服务犬(Service dog)不仅仅是盲人、肢体残障人士的助手,很多特殊教育孩子,包括自闭症、焦虑症、恐惧症等导致社交障碍的孩子也会受益。 美国最大的免费提供服务犬的机构是Canine Companions for Independence ( http://www.cci.org)。我在朋友家见到一只16个月的在接受训练的狗狗,非常乖巧驯服。主人说,这些狗是专门的种狗场(breeder)筛选的,如果买,不同服务项目价格不同,但至少2-3万。每条狗要经过18个月的训练,并通过考试后才能交给需要的孩子,然后还要帮助做家庭训练。考试不通过的,训狗人可以作为宠物,自己养或者给他人领养,但不能注册为服务犬。这个机构对服务犬的标准极为严格。
    Continue reading »
  • 红眉谈音乐:声乐白话(三)音乐教育
    声乐白话(三) 文字整理:雷春 校对修改:红眉 现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定音乐器用的是十二平均律来调律,只有少数民族乐器仍然使用纯律,或者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尤其在大型交响乐的演奏当中,使得所有乐器的音准、调律一致,这样的声音非常的和谐、好听。但是,在独奏的时候,演奏员可能不完全遵照十二平均律来调律。因为人的耳朵,在大自然中听取的声音并不完全符合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为了转调方便发明的,使所有的乐器可以统一调律,这样比较方便合作。 实际上,顶级的演奏家,在独奏的时候,可能会把高音部分的频率调得更加高一点,低音部分调得更加低一点,这样听起来,更加符合人心目当中对音高的认知,听起来更加的舒服。但是,在交响乐中大家一起合作的时候,要严格的遵照十二平均律来调律。 关于音乐教育 我们的孩子究竟应不应该学音乐?五音不全的孩子可以去学音乐吗?究竟什么样的条件才适合去学音乐呢?应该有多少精力和时间的投入?有多少金钱的投入是合适的呢? 早期的音乐教育主要由宗教、教堂、修道院承担。中世纪的时候所唱的只有格里高利圣咏,因此主要是修道院有音乐教育。社会的音乐教育,或者是普通民众的音乐教育,在十九世纪之前是没有的。 文献记载,美国公立学校是在1838年把音乐课纳入学校课程的。有一个音乐家叫做梅森(Lowell Mason, 1792-1872),号召一群热心人士发动了一场请愿活动,推导音乐对学生德智体三发展的积极作用 。从而美国的公立学校把音乐课纳入了学校的课程,但是,是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课程,不像语文算术那么重要。 梅森德国关于音乐教育史的一本书上写道,在1924年之前,音乐老师不能走学校正门,要从旁门进出学校。走正门的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哲学老师等等。动荡不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希望有一个新的开端。一个叫做凯斯滕贝格(Leo Kestenberg, 1882-1962)的人倡导说,每一个人都需要接受普通的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能让人遵守现代的生活秩序,不那么容易产生暴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进而,音乐教育正式被纳入和语文数学同等的学科教育。 凯斯滕贝格 1924年,柏林有了第一所民间开办的音乐学校,创办人叫耶德。同年,德国还开办了一所特别著名的学校,军特(DorotheeGunther,1896-1975)学校,起初它是一所舞蹈学校,后来从舞蹈学校逐渐过渡到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音乐教学法,通过节奏和律动,传承了柯达伊(Zoltan Kodaly, 1882-1967)教学法。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团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到访中国,现在我们中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都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Continue reading »
  • 带你走进美国的特殊教育
    带你走进美国的特殊教育讲员和原作者:雷春 材料补充、讨论核实:石荟纽约特殊教育老师、谢刚加州学校心理学家、倪虹加州心理学教授、昝飞华东师大特殊教育系主任和教授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晚7:00 地点:PCE(Parents and Children Education)Club, 11 Lexington Ave, East Brunswick, NJ 08816 一、什么是特殊教育? 无法适应普通公立学校教学的孩子,可能需要特殊教育服务。当今的特殊教育与几十年前不同的是,绝大部分孩子不需要去特殊教育学校,甚至不需要去特殊教室,普通公立学校或孩子现在所在的教室就可以提供相关教学。 这个表格里面可以看到不同的特殊教育环境,一般来说,孩子能适应表格靠下面的教学环境,便没有必要把他送去表格中更靠上的环境。(石老师补充)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Continue reading »
  • 选择性缄默:北京择校经验
    北京小七妈妈分享SM择校以及家园沟通的一点经验和体会 和群里大家孩子的情况先比较,我觉得我儿子应该算的上SM里比较严重的了。我最早发现他不喜欢和小盆友们扎堆玩,回避陌生人,讨厌人多的地方,是在他一岁多的时候,他的大运动发育还可以,语言表达晚一点,但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尤其喜欢数学、数字,所有玩具都必须是带数字的。虽然感觉他有点不同,但对一岁多的孩子,我们认为更多的可能是孩子的性格使然吧。 2岁以后,我越发觉得不对劲,只要出门就不和别人说话,人员密集场所基本不进去,不去游乐场,不去商场,不去饭店…… 后来三岁上幼儿园了,发现社交方面非常被动,不说话,易焦虑。去北大六院诊断儿童社交障碍,观察,六岁前确诊为SM。他目前只能家里的少数人说话发短信。其他人基本不能说话,不发短信。不能打电话。更别提在学校了,基本上能干的事情和能上的课也不太多。 三岁后,首先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幼儿园的选择。离我家不远有个非常好的公立幼儿园,一级一类的,各类口碑都好,价格也便宜,总之软硬件都满意,一般的家长都会选择这家的。后来我带着孩子去幼儿园面试,因为很多人看,孩子表现的很紧张,抱着我不下地。园长就不太高兴,说这孩子上了幼儿园有他受的,再加上我们是按照约定的时间去的,可是在大门口等了快一个小时才让进。所以虽然幼儿园口碑好,但我的接触感觉,一是家园沟通方面可能会存在困难,二是园长老师能说出有我儿子受的这样的话,我感觉他们也很难从思想意识上对我儿子的困难心存同情,给予更多的关爱。所以我也是很纠结要不要去这个幼儿园。犹豫再三,我认为,幼儿园再好,但不适合我儿子目前的情况,就不是最佳的选择。于是就放弃了。 之后,选择幼儿园就是比较麻烦了。有一天我到一个小区的会所发现一些孩子在做游戏,还有老师带领,我就在旁边观察,发现孩子们挺快乐,老师们也很细心耐心和善,我就看了好久。之后我就去问是不是幼儿园。后来园长出来接待了我,谈了一上午,谈幼儿园理念,特色,师资,课程安排,特别有耐心,我也说了孩子的情况,她直接表示没问题,让孩子来试园。儿子一共试园了2周时间,从开始每次的他只能待10分钟还必须家长陪同,到最后可以和老师单独待半天,老师们真是想尽各种办法。(直到今天我对那个幼儿园的老师和园长都心存感激),入院后,专门有一个老师负责入院陪伴,基本只照顾他一个人,直到他完全能适应为止。这是任何公立幼儿园都难以做到的。当时这个幼儿园每天下午是外教2个小时的课,主要是讲故事和做游戏。那个外教叔叔知道我儿子的困难,每次讲故事,全班只把我儿子抱在他的怀里讲,做游戏的时候,也抱在怀里,让其他小朋友追着跑。这样,一是其他小盆友看到老师喜欢他,就不会去主动欺负他。二是,我儿子也特别觉得自己很棒,树立了极大的自信心。我现在也非常感谢外教叔叔。让我儿子有一段很开心得幼儿园生活。 所以他在幼儿园阶段,各方面是表现最好了,能表演,能上台唱歌。但还是在幼儿园不说话。 之后6岁面临着上小学了。我考虑这个幼儿园太快乐,也没学什么,怕上小学吃力,就给他选择了一个4个月的学前班3-6月份上。但现在看起来,这个学前班的选择是比较失败的。现在要谈的是教训了。我也是直接找的学前班的校长,因为就在幼儿园旁边,也比较近。和园长谈的也确实比较投机。上的4个月期间,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孩子的学习当时也很好,除了不发言,作业和考试都好。但是不知为何孩子回家后就忽然也不说话了,我们想尽办法在家里哄他说也很难,也不表达为什么。我去学校问题孩子情况,老师们也说的他挺乖的,也聪明,没什么问题。后来无意中听到另外一个班的老师和别人说,这个孩子就是不会(不是不能)说话,态度比较生硬。我就警觉起来,可能其他老师未必都和他班主任一样,言语上对儿子有刺激,行为上有强迫,但也是猜测,儿子当时并没有表达出来。但后来事实证明,确实这个学前班有的老师为了在家长面前表现教学效果,对儿子进行逼迫等。这都是过了好几年以后,儿子主动说起这段不愉快的经历以及对后来他的负面影响时,我才知道的。 所以,我现在认为,他其实不需要再额外上什么学前班,从幼儿园到小学直接上,学前班,除了额外增加孩子适应环境的压力和焦虑外,基本没什么好处。而且,家长也不用太担心学习的问题,他们这里孩子首要解决的不是学习问题,而是情绪疏导,学习是终生的。有的孩子10岁才上学,也不影响以后的发展的。 下面在说上小学。刚上小学的孩子家长们有个特点,就是还都很热情,喜欢自发组织很多活动。这时候就是发挥班上同学家长对他们班同学家长的影响。每次家长组织活动,寒假暑假,五一十一,周末我们都积极主动带孩子参加,小学孩子没什么太大的学习压力,我们也不给孩子额外的压力。每次活动参加的都有小半班的孩子和家长。和同班同学及家长都建立了密切友好的关系。他们班的家长和同学,我大部分都认识。家长们对儿子非常友好,同学们对他也好,有的同学还主动和家长说,就喜欢帮助我儿子。这个经验就是,和同班同学家长搞好关系,很关键,间接的就是帮儿子在班上培养了很多主动帮助他的同学。 小学阶段的老师,班主任最关键。一是要主动和班主任沟通孩子的情况和困难,寻求他能给予的帮助,也不要额外的埋怨老师的帮助多了还是少了,只要给予关照了就要表达感激。二是多参与班上的活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班上很多事情是需要家长的,能参加的都参加,什么搞卫生,捐书,布置教室,讲课,捐洗手液,绿植什么的,都要主动,我还主动加入家委会。家长的这些用心,相信老师会看在眼里的,开座谈会的时候,还要好好的表扬老师和学校(他的小学确实也好)。这样下来,相信老师对孩子都差不了。而且班主任还能帮助协调其他的老师。当然最好家长和其他老师都能面谈一次。 小学阶段,他一共换了三个班主任,一个三年,一个一年,一个两年。各有特色。第一个老师就是不怎么喜欢和家长沟通,发短信打电话回复也不及时,见面也难,是最难打交道的,但我从和家长们的接触上基本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这个老师总体对儿子是很宽容的,现在儿子回忆他1、2年级上课淘气,从第一排爬到最后一排,上课躺在椅子上,蹲着桌子底下等等奇怪的表现,都对自己的行为表示羞愧,说老师从来没批评他这个样子,他说老师真好。为了不让他从从地上爬来爬去的,特别在他旁边放了好多的花盆绿植,但没有批评和制止过。我当时并不知道他上课这个样子的,现在想想老师也真不容易。我也在想,有的时候老师表现的可能不够热情,回避,可能是面对这样的孩子没有经验,不知如何是好。 儿子的第二个班主任,是个男老师,水平高,要求严,脾气大。儿子最怕他。但在这一年,儿子养成了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因为写不完的老师罚抄多遍,惩罚确实有用。所以孩子的学习习惯上学4年来,在这个老师的压迫下终于养成了,他们班同学都怕这个老师。但我感觉孩子在这一年各方面进步是最多的。老师对他也不错,爱沟通,我和老师打个电话能谈一个小时,站校门口能谈2小时,常沟通就在这个老师身上体现出效果了。有一天一位孩子家长和我说,这个老师对我儿子真好。期末班上选三好生,老师在班上说,我儿子的是最关键的一票,我儿子选谁,谁就当选。其实老师也是用心良苦,这样很多孩子就会主动帮助我儿子。这些也是后来他不当班主任之后我才知道的。 五六年级又换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脾气好,温柔。五年级语文第一课是马踏飞燕,我赶紧把我家的有一个青铜复制品马踏飞燕搬到学校去了,老师太稀罕了,现场教学呀,一下提升教学效果。后来整个五年级很多语文老师轮流用马踏飞燕做教具。这样自然和老师沟通就很好了,5、6年级也没什么特别让儿子焦虑的事情了,老师派班长专门照顾儿子,外出活动走哪都拉着他,基本就是跟着我儿子,在学校的事情班长都替他包办了。我也很感激这个女孩子。有一篇作文写我的同学,我就帮助儿子写的这个同学怎么乐于助人,怎么帮助他的。老师把作文给班长看,班长特别开心。 上小学期间,他和他的一个副班主任能说话,但那个副班主任只任了半年。那个副班主任,只要外出活动,就拉着他的手,他感到很安全。其他的老师不行,同学也不行。小学阶段基本就这样了。经验是:一是多和老师沟通,要真实,明白具体的说,对老师尽量不心存抱怨。有书面的材料更好,特别是孩子会有哪些特殊的表现,老师应该如何应对。二是,和家长同学建立联系,得到侧面支持。三是多参加学校活动,多尽家长的责任义务。四是最好和老师明确表达,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什么要求,除非孩子的成绩非常好。 家长对孩子,最好也能实事求是的看待。我儿子智力也很好,我曾经还以为他能发展成天才。说明我期望过高了。有时候智商和学习成绩关系也不密切,成绩受很多因素影响的。我现在的想法是,他每天能乐意去上学就行。 接下来再分享初中择校的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相同的是他们的自主社交能力都比较弱,不易能主动交道能帮助他们的人,但他们又非常需要有个宽松,接纳,友善的环境,做家长的主要在这方面要多做功课。学校不论好坏,初中要看校风如何。因为初中孩子大了,开始有校园欺凌问题出现。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和能力非常好,初中要尽可能选择好的学校。这样老师和学生的主要精力在学习上,同学们之间比较学习会更多,相互之间其他关联少。学生家长素质和家庭环境都会好一些。一般不容易发生校园欺凌。但这样的学习,往往我们的孩子是进不去的,因为面试就会被刷下来,因为他们不说话。 我儿子去年择校,大约面临着20个可选择的中学。离家太远的,招生名额少的,是重点都不考虑了。这样大约剩下6、7所中学。重点找这6、7所学校的中考排名。太差的就去了,还剩4、5所。重点集中这四五所,挨个学校去招生处找老师了解学校的情况。又发现有个学校虽然近,但发生过校园欺凌,除掉了。一共去了4所中学。A重点校,登记入学名额太少,又面向2.5万毕业生,这是撞大运,撞不进去可能就排到垫底的学校了,去掉了。B是美术特长,儿子没优势,而且小学就上不了美术课,B校也去掉了。C和D,差不多,基本在海淀区中间略靠前,C稍好过D,但C的登记入学是120人,D是200人,D的概率大。而且C校初中三年前就在三个不同的校区,太折腾了,家长不好接送。D…
    Continue reading »
  • 雷春Asperger群资源链接
    雷春Asperger群资源链接总汇 薛敏医生自闭症讲座笔记: https://www.sayweee.com/article/view/fy92l 薛敏医生自闭症讲座答疑: https://www.sayweee.com/article/view/ixe7a 自闭症ABA讲座笔记: https://www.sayweee.com/article/view/mzjyx 自闭症书单: https://www.sayweee.com/article/view/bji4d 美国特殊教育介绍: https://www.sayweee.com/article/view/3eh7a?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服务犬信息: https://www.sayweee.com/article/view/6evoo?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父母教育和心理学书单: https://www.sayweee.com/article/view/rcf91 自闭症运动康复讲座笔记: https://www.sayweee.com/article/view/9t9h9 咨询师Sylvia的问答: https://www.sayweee.com/article/view/xw044 群友Cathy女儿科普Asperger的TedTalk:…
    Continue reading »
  • Asperger家长群对易春丽自闭症理论的讨论
    Asperger群主:雷春 2018年3月28日讨论,30日整理汇辑。 原文:《新假说:自闭症是婴儿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http://mp.weixin.qq.com/s/xZxiu01nOEzeH419iFuANA 附:青少年专家群中美专家的点评和ACHPPI国际华人心理群专家与易春丽的对话 Asperger家长群家长评论: 美国家长S:这位易春丽女士好像观点偏于激进。我觉得专家的个人经验,对专家的学术观点,有影响。但是专家恰恰需要超出个人经验。另一方面,易女士提出的,关系先行,从孩子角度出发,又非常准确,特别需要缺乏抚养方法的父母注意。这个有鸡生蛋,蛋生鸡的辨不清,因为ASD容易感觉他人不考虑自我,即使一般的情况也容易感觉受伤,因为观察的时候一根筋,所以ASD的感觉不是说明就是外界真的太差,有创伤。世界终究不能绕着ASD一个人转。如果同意,就是ABA的做法,不同意,就是son-rise的理论。我总是看这两个的对比,一下子就想到sleep training,所以ABA相当于sleep training. 中国的,算是cold turkey 式,美国的,算是慢慢来。son-rise, 是反对sleep training 觉得合睡更人性化。这和自闭症目前无法治愈的观点直接冲突。没听说过啥叫“非原生性自闭症”。就好像偶然血糖升高,以为得了糖尿病,其实没有得,后来血糖降回正常,宣传治好了糖尿病,其实根本没有得。是因为特殊外在原因到了临界点,比如每天大量吃糖,不是正常饮食就到了临界点。不过她的观点,对于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有一定作用,特别是那些把孩子往治网瘾学校里不问青红皂白就送的🇨🇳家长。那个特定环境下,没有适当受训的国产ABA,确有可能损害大于帮助。我理解她的本意是,家长先学习好了,是最好的治疗师;干预不能求快,不是不要干预;干预不能僵化,不讲爱,这是ABA的最大缺点。但是她的说话方式比较冲,容易造成误解。 加拿大家长YW:我也觉得易专家说的太偏激了,主观情绪非常强烈,又没有摆出足够客观有说服力的正据。不干预孩子,孩子将来没有机会重来。你怎么知道如果干预了他不会更好呢?感觉就像武志红天天在哭喊原生家庭创伤啊创伤,热热闹闹的轰轰烈烈掏心挖肺,可是听久了觉得来来去去就是那几句话,没有什么意思也没有什么解决方案。除了让人觉得自己童年极其不幸之外,毫无帮助。跟易专家一样,咋听起来一股清流,仔细想想没啥干货。ABA的流派很多,跟其他方法结合改良的也很多。没必要一听ABA就觉得是训猴子。就像一听睡眠训练就觉得虐待儿童,那是没你没遇上真正有睡眠障碍的孩子。如果co-sleep这么简单就能解决问题的大概好多亲妈都不愿意去经历睡眠训练的折磨。加强亲子关系是好,但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放弃干预可能误导更严重。 美国家长W:我们现在在做aba,不过就是一个星期两次,一次2个小时。我们主要是教flexibility, making relavant comment,keep…
    Continue reading »
  • Asperger家长群自闭症讲座: 运动康复
    Asperger家长群自闭症讲座:运动康复 讲员和笔记作者:北海 群主:雷春 2018年3月22日星期四 东部时间上午10点 神经系统运动康复前言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从教育干预到心理干预,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闭症的根本问题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上发育滞后,功能上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如果不能从生理角度首先进行康复的话,这个个体就不能具备与其年龄相符合的能力。那么,任何教育干预、心理干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干预的基础不牢靠。那样,教育干预只能迁就孩子的能力水平,在一个较低的台阶上去进行干预。 大家能够想象的到,其干预水平,仍然是一个较低的水平。那么效果也就一定不会太好。 大家可以看到、听到我上次在其他群里的讲座中提到:如果把大脑比作司令部的话,那么小脑就应该是参谋部(这是一种上下级的工作关系)。 最初谈及神经系统的功能问题时,学术届几乎忽略了小脑的作用。近些年来,人们开始注重小脑的研究。从解剖结构上看小脑的神经元佔有率,是颅脑神经元佔有率的一半。那么,近些年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小脑神经细胞的佔有率明显大于其他脑部位神经细胞的总和。还发现,所有上传的信息,都需要经过小脑的分析加工。 用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大小脑的功能上的相互协调的关系:如果我们将人体比作一根粗大的木桩,这个木桩是由大脑控制的。要树立起这根木桩,想让它能够稳固地站立在那里而不倾斜倒塌的话,我们就要想办法加固它。加固这个粗大的木桩的任务是由小脑来完成的。 小脑从功能解剖上来讲,可分成三部分,它们管理着:身体平衡、肌肉张力、肢体动作协调。它们就像三根缆绳,从三个不同角度,牵拉着人体这根高高竖起的木桩,让它保持稳固的站立,还能够抵御风吹,和抵抗一般力度的冲撞。 前庭小脑(也叫原小脑,或者叫古小脑),它跟前庭器官有密切的联系,主要接收前庭器官发来的刺激信号;负责人体的平衡。脊髓小脑(也叫旧小脑),它主要接受脊髓上传来的刺激信号和脑干的信息;控制肌张力,负责身体的姿态,并且能够在运动中调整运动。大脑小脑(也叫新小脑),它的主要信号来源是大脑皮质和纹状体,传出纤维到脊髓,也回到大脑皮质;它负责肢体的动作协调,准确。就像一个单位的三个科室之间那样,小脑的这三个部位信息不是隔绝的,是相互沟通的。它们对彼此间的工作不是陌生的,而是协同工作的。小脑功能分区的这三个部分都涉及到与肌张力有关的功能,它们三者并非管理单一功能,而是相互配合的。三个部分的信息是互通与交换的。比如:以接受脊髓传入信息为主的脊髓小脑(旧小脑),同时也接受部分前庭传来的信息。这样就能使身体的姿势和平衡协调起来。还有,就是小脑的这三个功能分区,虽然各有主要的工作任务,但是,它们又都与肌肉张力的控制相关联。低肌张力的孩子更容易引起家长的警惕,能够较早地得到诊断。 新小脑在功能上是与大脑相匹配的,是小脑最重要的部分。从解剖结构上来看,新小脑占整个小脑的二分之一。原小脑和旧小脑一共占小脑解剖的另外二分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大脑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状态,是根本离不开小脑的帮助与协作的。如果说大脑管理着一个人这个个体,它指挥这个个体进行各种活动,那么小脑就是帮助和协调大脑做好对人体的管理工作。大脑可以对人体发号施令,而小脑只能参与管理,协助做好调节工作,而不能发号施令。 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到,中枢神经系统是与运动紧密相关的。无论是对外交流还是对环境的感受,都是在运动过程中完成的。 针对自闭症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特征,我们采用运动的方法来加强对脑的刺激信号,尽量促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位,协同起来工作。 一些被大家忽略的现象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到老年的时候,会出现驼背、溜肩、行动迟缓等,一系列衰退的体态、体姿或步态。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一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和我们自闭症的孩子,会更早出现这些类似的身体的姿态。我们会发现,很多没有运动康复的自闭症儿童,尤其是青春期以后,会出现驼背、低头、颈项前伸、探肩、溜肩,还有特殊的肢体与手指的姿态、步态。而这些在正常的儿童青少年中是罕见的。而同时,具有这些特殊体态的孩子,由于仅仅采用教育和心理干预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干预,其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 一个成年人的身体衰退,首先表现出的是身体平衡能力的下降;其次是肢体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下降。自闭症儿童大部分都存在平衡能力,以及肢体灵活度和肢体协调能力等,小脑功能欠佳的表现。所以初级的神经生理康复,应该注重于,平衡、肢体协调、以及肢体姿态调整的运动项目。比如:轮滑、滑板类的滑行项目;还有自行车等,肢体轮替运动的项目;还有游泳,以及划船;跆拳道、街舞等。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运动能力比较强的话,那么你可以让他去训练攀岩;你也可以让孩子去学习最基础的跑酷技术。跑酷技术的英文是Parkour,是很多肢体运动的自由组合…
    Continue reading »
  • 雷春2018个人读书书单
    雷春2018个人读书书单 前言 有朋友问我听书的App是什么:我有四个选择,当地图书馆的App有三个:OverDrive,Libby和Hoopla,Amazon的Audible有月费,但不贵,选择会更多。 还有朋友问我是如何做笔记的:大部分书听听而已,有的囫囵吞枣,有的甚至用作“催眠曲”。非常有触动的书,我会写书评。特别有参考价值的书,我才写笔记。开始的笔记会比较零散,是用手机的Note功能写的,搜集到一定程度后,再做初步修改,并放到Weee网页的blog里。我这个Weee的帐号开了近四年了,他们为我提供技术服务,我随时可以修改写的内容,而且在大陆不受屏蔽。 又有朋友问我是什么时候听书的或者如何有这么多时间听书:我喜欢在动的过程中听书,可以说是一心两用的状态:走路、跑步、养花种菜、做家务、开车等都是我喜欢听书的时间,正常情况下每天真的可以有好几个小时。但如果要做详细的笔记,我需要找来纸质书或电子书,对着我的初稿修改。 有朋友问我是如何选择书的:1. 我有四个特殊教育群,和特殊教育相关的内容我都感兴趣;2. 因为我医学研究的背景,和医学相关的书也是头等重要的;3. 我在“晓鹿”的阅读群,群里有很多朋友推荐各自喜欢的书,我也会参照,对我有吸引力的都会找来看。 有的朋友问听书是否有适应过程:每个人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我发现听书最适合我,我读文字有一个信息转换成声音的过程,比直接能将文字变成可理解的信息的人慢,而且更消耗大脑能量,坚持不长时间就困了,眼睛也花了。我女儿和我相反,她无法忍受听书的声音,看书的速度和效率非常高。有的人需要有摸着纸质书的感觉,而且可以随时很快翻到任何一页,甚至用笔画重点,写心得等,听书会很快地到发呆的状态,不知所云。因此,发现自己读书的特点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 另外,养成读书习惯后,看电视会觉得很无聊。我一般只有外出度假的时候才看电视。 书单和书评 12/26 刚刚开始听《The Tea Girl》的时候有点没耐心,不明白为什么作者那么细致地描述云南少数民族的贫困生活。后来才了解到普洱茶改变了他们很多人的命运。此书对阿卡族的风俗习惯的表述,是我第一次了解的,十二岁以上的少男少女被鼓励偷尝禁果(花房亲昵、树林偷情),早婚早孕是常态。即使到了九十年代,双胞胎还被认为是不详的,被亲生父亲闷死,然后夫妻都被驱逐出山寨,流浪。未婚生育的孩子也是死路一条,除非偷着送去孤儿院。古树普洱一开始并不受重视,经过港商的炒作,重见天日,成了珍品。“老班章”被誉为名牌,但被假货充斥后,身价大跌,书中主人公的村子“泉井”自创品牌,把人工发酵的普洱和自然发酵的毛茶卖向世界。书中还描述了被美国人领养的阿卡族弃婴的成长、心理挣扎和寻根之路。书中的主人公的经历是民族传统文化和信仰、百折不挠的精神、个人的机遇的融合。从父母教育的角度而言,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无论年少轻狂的时候犯了多么大的错误,只要生命不息,就有回转的机会。书的Fairy Tale结尾有点牵强。 《Bad Blood》描述Elizabeth Holmes严重违反医学伦理,实验室还不成熟的技术,直接用于病人;不遵守FDA要求,未经审核批准的设备直接在Walgreens、Safeway用,并通过General…
    Continue reading »
  • 国家药监局批准默沙东新冠病毒治疗药物
  • AFI & ANACP 《 答“疫”解惑》
  • 我们在更新有关文章
  • 致所有ASD, 选择性缄默,ADHD,等孩子及家庭节日问候
  • 雷春杂文:mRNA疫苗科普
  • ADHD 多动症
  • AFI 讲座
  • Mrs. Pfahnl’s Bio A Lab
  • 学中文
  • 教育
  • 新冠疫情及医疗健康
  • 本站消息
  • 特殊教育
  • 美国中学
  • 美国大学
  • 美国教育通讯
  • 雷春科普

Copyright © 2023 美国教育.

Powered by PressBook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