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眉谈音乐(后续):美国的音乐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红眉谈音乐(后续):美国的音乐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作者:雷春
2018年10月19日
非常感谢红眉老师的分享!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科学、接近生活、与绝大部分孩子和家长相关的声乐教育知识讲座! 下面讲一下,美国的音乐教育在我的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在不同阶段面临的选择,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启发。我的两个孩子,儿子刚上大学、女儿高中十一年级,经历了钢琴、小提琴和法国原号的学习过程。
儿子出生后,是一个比较容易哭闹的婴儿,但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似乎对他有镇静作用,于是,我们在他房间里放了一部音响,日夜播放莫扎特、肖邦等古典作品,直到两年后坏了为止。女儿没有听这么多古典音乐,但在开车的时候喜欢听游唱(Yodeling),每次在车里哭闹时,只有这歌声可以让她平静下来。儿子5岁的时候,通过朋友介绍,到了一个亚裔钢琴老师家开始学习钢琴。但几个月后,我发现,这个老师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发育特点。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儿子把节拍弹错了。她指着乐谱问儿子:“这是几拍?”儿子回答说:“两拍。”她接着问:“你弹了几拍?”儿子说:“一拍。”她质问儿子:“你为什么不弹两拍?!!”儿子愣在那里,无言。她重复了几次这个问题,他还是一言不发。于是,她开始说教,回答问题是对老师起码的尊重等等。十五分钟过去了,到时间离开时,儿子仍然只是发愣。我在这期间,如坐针毡,秉着呼吸,没有干涉。回家的路上,我没有责备儿子。过了两天,我告诉他,我们要去面试新的钢琴老师,Grace老师不适合教他。儿子有急躁的性格,弹琴比较快不按拍子弹琴是他不自主的行为,作为老师,可以解释不同拍节弹出的效果不同,让他感受慢的优美,但指责他弹快了,还逼他承认错误,是非常不妥当的,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八岁的儿子和Margret老师
我们选了一个音乐学校(Cambridge Academy of Music),Margret老师态度温和,鼓励学生考英国皇家钢琴级别,教科书是考级系列里面的,她对乐理知识讲述得很认真,要求做作业,儿子的钢琴和乐理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参加了两次考级,确实有红眉老师说的曲子要反复练、比较无聊的问题,但Margret老师没有追求完美,主要是让他知道一个曲子练好,又能在不认识的老师面前表演的感觉是什么。儿子刚刚练琴的时候,除了弹得快,还有练琴坐不住的问题,强迫他一次练半个小时是不可能的事。开始我给他设了定时器,早上起床5分钟,上学前5分钟,放学回家后5分钟,吃晚饭前5分钟,吃完饭后5分钟,睡觉前5分钟;然后延长到早上每次10分钟,放学回家10分钟,吃完饭10分钟;进而早上15分钟,放学回家15分钟;最后早上可以一次完成30分钟的练习。我和很多家长分享过这个策略,对大部分坐不住的孩子都有参考价值。
两年后,全家搬离了这座华裔人口十几万的大城市,到了一个总人口九万人的小城。幸运的是,这座小城有一所师范大学,北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其音乐学院非常有水平,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翁雷教授,执教于此,并于每年夏季举办“Colorado International Piano Academy”,有不少世界顶级的钢琴教育家与学生们交流,并为当地的民众提供免费校园音乐会,一睹大师们的风采。
儿子高中时在Haun教授家上课用十二尺的Steinway
经朋友介绍,我们找到钢琴系刚刚退休的副系主任,Haun教授,他让我们体验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的音乐教学。第一个令我惊讶的是,他虽然使用科罗拉多著名的钢琴教育家Shaak夫妇编著的钢琴教学课本,但基本上不用乐理书,也不要求孩子做乐理作业,而是在钢琴上解释和弦等,通过声音和视觉感受让孩子理解和消化乐理知识,不死记硬背;他的初高中学生的乐理知识,堪比大学水平,我儿子高中时很轻松地考了AP音乐。其次,在示范片段后,让孩子挑选喜欢的乐曲,往往有四、五首同时学习,而且在孩子二、三年级时,加入古典协奏曲(Concerto),我当时很难想象八、九岁的孩子能弹那么大段大段的协奏曲。第三,鼓励孩子做公益,两个孩子都参与过“Inside of the Orchestra”音乐科普活动,与30多专业音乐家一起为丹佛的小学生表演,展示各种乐器的特点并合奏一个协奏曲,增加孩子们学习乐器的兴趣,对于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也许是他们一生中唯一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职业交响乐团(Orchestra)表演的机会。第四,参加适合孩子兴趣和能力的一些比赛,但不给过多的压力;儿子五年级,十一岁时,参加了一个本市的才艺比赛“明日之星(Stars of Tomorrow)”,经过两个月每天两个小时的练习,拿了第一名;初中以后,也参加了一些地区级和州级比赛,因为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练习、也因为高水平的孩子多,取得的都是鼓励奖。第五,不参加任何考级,这位教授不认为考级对孩子有帮助。第六,对指法的训练要求与以前的老师非常不一样,手指和小臂的肌肉放松而不是紧绷,对避免肌腱炎等职业病非常重要,老师随时调整,根据学生的特点修改乐谱上的指法。第七,对孩子弹琴的节奏和强弱有一定的要求,但又不是很死板,儿子有时按照他自己的感觉弹,教授会说:“这样弹的效果非常不一样!”然后示范一下谱子的要求,如果儿子觉得更喜欢自己的方式,他会说:“音乐本身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你的发挥也很有意义。”第八,和孩子聊天、讲故事,把音乐和生活紧密连接,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女儿学了三年后决定不学了,儿子到八年级后功课太忙,很少练琴,他也不责备,到儿子九年级的时候,他注意到孩子的疲惫和抽动症,建议他减少活动,如果需要牺牲弹钢琴这一项,他会难过,但一定理解,这样,儿子也停了钢琴。钢琴的学习,为孩子们一生的音乐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学习小提琴和法国圆号都因为他们音准好而进步很快;是否提高了智力,很难比较,但我相信,双手手指的灵活和协调程度的提高,决定了他们打字的精准和高效,对学校各科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Inside of Orchestra现场
女儿6岁开始也和Haun教授学钢琴,两年后决定要学小提琴,因为喜欢小提琴的声音,初高中想去弦乐队。面试几个老师后,选了一个当地那所大学小提琴教授推荐的“老”老师,“老”到什么程度?Zick老师当时已经有将近80岁高龄了。面试的时候,儿子也表现出学习小提琴的兴趣,于是两个孩子同时学两样乐器。
第一次Zick老师家圣演奏乐会
第三次Zick老师家的圣诞演奏会
最后一次在Zick老师(82岁)家圣诞演奏会
一年后,女儿放弃了钢琴,只学小提琴。但儿子却两样都坚持到九年级。Zick老师年轻的时候曾经是当地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一生致力于小提琴教育。她的教学理念,与Haun教授有不谋而合之处,除了基本功的要求,还注重于孩子兴趣的发展和对社区的服务,虽然使用Suzuki课本,但不要求考级,只是参加一些本地的比赛,注重正面引导。女儿虽然有社交焦虑,但在她的帮助下,也能够在节日期间,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儿子在小提琴上进步更快一些,但老师总是指出女儿优秀的地方,告诉她,她有自己的特点,值得骄傲。她四年级时,应学校老师邀请到初中表演小提琴给大孩子们听,磨练了她的自信心。我们搬离这座城市后,仍有一年半的时间,开车半个小时回来学琴。两个孩子和Zick老师学习了三年半小提琴。儿子九年级寒假,同时停了钢琴和小提琴。女儿换到所在新的城市的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任教的Stewart老师那里继续学习。Stewart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她对技术要求比较系统、严格,鼓励学生参加考级和当地的比赛;她不太和孩子聊天,缺乏和女儿性格的沟通(connection);女儿的适应有些困难,她可以在家拉得很优美,但在老师面前就变得单调乏味,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了两年,直到九年级寒假,不再参加高中的弦乐队为止。女儿后来回忆说,她当时虽然惧怕Stewart老师,但又学到了很多,很感谢老师的教育。
兄妹俩合奏
钢琴和小提琴的学习不仅是音乐的学习,还给孩子接触不同人、不同事物的机会,也学会一些必要的礼仪,并尝试在考场、舞台和公共场所展示自己。每年的圣诞节前和暑假前,老师们都会举办演奏会(recital),孩子们在表演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其他学生的水平,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差距,还是一个社交活动。孩子们暑假参加过本地的弦乐夏令营,和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孩子一起在大学音乐厅、老人院、书店等地合奏、四重奏等,这些学生来自周边不同城市,是个交新朋友的机会,令他们忙碌而充实。
儿子女儿共同参加弦乐夏令营
法国圆号
孩子们开始学乐器的时候,我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会学三样乐器,儿子把三样乐器同时坚持了三年半,女儿是两样乐器学了三年半。第三样乐器,法国圆号,在儿子读初中前,我完全没想到他们会学。孩子们学习小提琴的初衷,是因为我们这里初高中有弦乐队,从参加过的音乐会中,觉得弦乐队很好听,表现力很强,又不是很吵。而钢琴在乐队里的机会很少,只知道有一所高中的弦乐队有钢琴伴奏。参加管乐或者弦乐队,是不少初中的艺术必修课。然而,六年级开学前的暑假,学校组织的乐器挑选日,彻底颠覆了学小提琴的最初目的。音乐老师听说他学了一年小提琴私教后,劝儿子另选乐器。她说,其他六年级的学生都是初学者,他会很无聊。于是儿子去试了中提琴,不太喜欢;又去试了大提琴,觉得很不错,于是决定选大提琴。但他不急着回家,问我是否可以去试试管乐器,我同意后,就坐在那里等他,没有注意他在试什么乐器。突然,一个长着长头发的男老师出现在我面前,他问,“你是Arnold的妈妈吗?”我很诧异地看着他,疑惑地回答,“是啊!”他显得有点激动,很快地说,“你儿子喜欢法国圆号,你一定得让他学法国圆号!”我迟疑了片刻,还没开口,他又接着说,“他有吹法国圆号的天赋!一般的学生,很难找准音,可是,他一吹就准!这样的学生太少了!”随后,儿子也出现在我面前,他眼睛放着光,高兴地说,“法国圆号的声音太棒了!(French Horn is so cool!)我可以学法国圆号吗?”我当时心想,“天啊!这家里天天要军号嘹亮了?吵死人啊!”但看着两双期待的眼睛,我心软了,无可奈何地说,“好吧。”当时所在的学区为了鼓励学生学吹法国圆号,购买了一批,并以每月5美元的超低价格租给学生,学年结束时再交一些清洁修理费。看样子,真是没人啊!我很不情愿地签字,和儿子一起领走了一个装着法国圆号的沉甸甸的大箱子。路上我和儿子说,我们已经上两个乐器的私教了,这一年,我不打算再请老师给他上法国圆号的私教课,他只能跟着学校老师上大课;一年以后,如果他确实喜欢,再考虑。谁知,这却成了陪伴他一直走入大学校园的乐器。儿子6年级在学校音乐会吹法国圆号
那个发现儿子吹法国圆号天赋的老师,我再也没见过,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学区“试乐器日(music instrument tryout day)”的老师们,除了学校的乐队老师,还有当地的乐器店里教乐器的和其它私教老师,还有职业和业余乐团的演奏家等,帮助几百个新生挑选喜欢的乐器。儿子从拿到法国圆号的第一天起,就自觉练习,而且吹得极为入耳,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先生也很惊讶,他能在只有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吹得这样好。
一年以后,我履行承诺,为他找了北科罗拉多大学著名的法国圆号导师Hesse教授,她测试了一下儿子,说他一年的学校乐队学习,已经达到其他人三年的水平,非常高兴收他做学生。Hesse教授是具有国际声望的法国圆号演奏家和教育家,并出版了圆号练习相关的书籍,儿子从她那里得到了两年高水平的训练,之后又跟她的研究生Verbyla女士学习了一年。
儿子九年级,在停了小提琴和钢琴的同时,为了节约路上的时间,又考虑找一个近一点的老师,于是联系了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McGuire教授。十年级后,儿子的功课更加紧张了,很难协调教授和他的时间;通过学校的乐队,找到了Baker先生。
女儿和我们一起听儿子学校的管乐队和弦乐队的音乐会后,体会到初中的弦乐队水平比管乐队差不少,而且她读初中时,已经学了两年小提琴,在弦乐队会更加无聊,在儿子的影响下,六年级也选择了法国圆号作为初中的管乐队乐器,并从师于Hesse教授,Verbyla女士,McGuire教授和Baker先生,但还是希望高中时能进弦乐队,因此两个乐器同时学。
Hesse教授(左)和Baker老师(右)是多年的朋友
Baker先生的专业是电器工程师,教初高中生法国圆号是兼职工作,他还参与当地的管弦乐团、管乐团等表演。令我们惊喜的是,他是个一流的圆号老师,绝不逊于专业老师。他与Hesse教授有很多年的合作,非常欣赏她的教学理念和练习方式,使用她编写的教材。同时,他注重孩子的心理和人格成长,给他们表演和与专业演奏家、指挥家合作的机会,甚至每个月一次,开车带几个学生去60英里外的城市与高水平的业余乐队切磋、练习、表演,他们的本职工作五花八门,不乏工程师、公司高管、医生、律师等,让他看到这些高级专职人士,因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在不断提高各自的乐器水平的同时,为社区做公益表演;不走专业的道路,乐器可以拓展视野和社交圈,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各界人士建立一生的联系和友情。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他可以尽量根据孩子的时间, 调整上课时间和地点。他给孩子们上课不是为了赚钱,是爱心和爱好。孩子们乐队的每一次表演,他都力争参加,给予鼓励。
儿子和乐队里的好朋友自编的曲目很受欢迎
儿子吹法国圆号的天赋,在学校里小有名气,管乐队老师非常看重他,十年级进了学校最高水平的乐队,并于夏天考入斯坦福大学的夏季管弦乐团(Stanford Summer Orchestra),是其中的四个高中生之一,与本科生、研究生、及一些专业演奏家一起排练演出。高中期间,还四次考入全州管弦乐团(All State Orchestra) 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荣誉管乐团(CSU Honor Band),三次考入 全州管乐团(All State Band),都是每年要通过考核重新组建的州级最高水平的高中生乐团。
Baker老师在音乐会后和学生合影祝贺
女儿的法国圆号演奏也在不断进步,在同年级同学中属于比较高的水平,但在哥哥的光环下学习,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Baker老师很明白这一点,不断地鼓励,让她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她交流作为家里上有极为优秀的哥哥姐姐的老小,他自己成长的心历路程。女儿逐渐从腼腆中走出来,和他自如地交谈,讲乐队里同学和老师的趣事及自己的想法,十年级考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荣誉管乐团。
女儿在Baker老师家上课
儿子在乐队做第一圆号手
美国各州、各学区、甚至各学校对音乐艺术教育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各不相同。有的小学就开始有乐队乐器的学习,有的要到初中;有的初中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选择一样乐器,有的是自愿的。因此,家长和孩子们面临不同的选择,有的也许和自己想象的一致,有的可能完全出乎意料。我的两个孩子从小就有不同的社交特点,儿子很容易有好几个不错的朋友,女儿需要很长的预热过程,但他们最好的朋友,都是乐队里的。
美国绝大部分公立学校初高中的特点是选课制,六年级的孩子就需要拿着自己的书本文具奔走于不同的教室,课间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很难和其他同学交流。午饭是唯一闲聊的时间,但如果学生已经组成了小团体,新来的或者社交困难的学生会感到很孤立。美国绝大部分的公立初高中都有乐队,而且管乐队和弦乐队是分开的,只有到了高中阶段,有的高中才可能有管弦乐队。初中是孩子心理成长最关键可是最困难的时期,交朋友比小学阶段难很多,除了选课制带来的不便,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受同龄人影响,开始有排斥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的情绪,凌霸现象更普遍。初中三年、或高中四年中,乐队是一个同学相对稳定,以互相倾听及合作为主,共同创作优美音乐的环境;是一个可以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不论是天赋高的儿子还是比较一般的女儿,都受益匪浅,女儿的进步,更是让我欣喜。
女儿在乐队做第一圆号手
女儿小时候有社交焦虑,儿子是她的陪伴,他们几乎所有的课外活动都在一起,包括游泳、体操、跳舞、长跑等,所学的三样乐器也是如此。小学和初中的头一两年确实是对女儿有一定的安慰作用,但儿子的天赋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欣赏和器重后,给女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老师和同学常称她为Arnold的妹妹,她的自我认知受到了挑战。她之所以害怕Stewart老师,但仍然坚持学小提琴,可能是想有一项她哥哥不如她的乐器,而且高中加入弦乐队,就可以摆脱儿子法国圆号的光环。然而,他们所在高中的管乐队非常强,军乐队比赛在过去的七八年里每年都是州的前两名,相反,弦乐队的老师很差,真正想拉琴的孩子只好去学区的另一个高中。女儿虽然听说了情况,也观看比较了两组乐队的表演,经过思想斗争,还是认定要去弦乐队,而且停了Baker老师的法国圆号课。我和Baker老师支持了她的选择,欣赏她有勇气去尝试。
九年级开学一个月,女儿开始后悔,深刻体会到一个不称职的老师是多么无聊,又决定要转回管乐队。在学年当中转乐队,需要任课老师和学校辅导员同意,虽然辅导员还是比较容易说话,但管乐队的老师Berard先生是有名的大嗓门、火爆脾气,他之所以能把军乐队训练成一流的乐队,除了音乐、艺术的教学造诣,还与他的严格、高要求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学生们,即爱他又怕他。他对学生们表面严厉,但他们的进步,也可以让他落泪。我儿子是他非常器重的学生,即使如此,他还是很害怕去找老师,但女儿必须过这一关。十月份,她鼓起勇气给Berard老师发了电邮,讲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得到他的允许,等了一个月也没回信;十一月,她又鼓起勇气,重发了一次电邮,还是没有回复;感恩节后,她又发了一次,终于得到回复,告诉她去见他。从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的两周,她几次心怀忐忑地在放学后去找他,但总是不在办公室,终于忍不住向哥哥寻求建议,儿子说可能午饭时间他会在。终于在放寒假之前,见到Berard老师,而且老师痛快地答应并办好春季转到管乐队的手续。
Bernard老师在All State Band表演结束后祝贺儿子
新年后,她停了小提琴课,又回到了哥哥的光环下,但这次,她坦然了许多,Baker先生非常高兴她又开始和他上法国圆号课。这个在某些孩子可能是一天就能办到的事,女儿前后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努力,我非常欣慰她“破茧成蝶”的过程。我知道,从今以后,只要她想做的事,再困难,她都会有勇气面对。我儿子九年级秋季,因为管乐队必须加入军乐队,无法参加他喜欢的越野长跑队而放弃了管乐队,但春季又想加入,也必须和Berard老师面谈,他当时是叫了另一个老师喜欢的同学一起去的。当他听说妹妹是独自一人去找的老师,表示非常佩服。
儿子军乐队比赛前穿着和拿的行头
孩子们上高中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让他们加入军乐队(Marching Band),即使我知道他们将去的高中的军乐队是州里最强的之一。也许和大部分华裔家长的想法一样,太辛苦,太费时间。因此,儿子八年级春季,注册九年级课程的时候,我鼓励他去参加越野长跑,而且他在市里的初中组比赛拿过前十名,高中进学校代表队(Varsity)的可能性很大;同时,他可以把管乐队的时间省下来,去上商科(Business)和公共讲演(Public Speaking)课,这些课,对儿子确实有一定的帮助,他参加的DECA、FBLA比赛项目拿过州第一,也进了全国比赛。但是,军乐队所给孩子们带来的成长,是我始料不及的。军乐队的基础是管乐队,与初中阶段的管乐队不同的是,Berard老师把学生们以乐器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小组(Section),每个小组由高年级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和付小组长,他们负责组织小组的各个年级的学生,从暑假就开始的每周一次的小组练习,同时还组织游戏、爬山、看电影、聚会等活动,真正形成一个有领导有组织的小集体,无论社交能力如何,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都是这个集体的成员,有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这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有的人天生可能就有领导力(leadership),但大部分人需要适合的环境,慢慢发展;儿子九年级前,虽然在学校很受同学喜爱、老师器重,但不会组织同学活动,是参与者,管乐队的高年级学生,安排并开车接送他去各种活动,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他十一年级能开车带同学后,也成了小组骨干,无私地帮助乐队低年级的学生,暑假成了小组长后,有条不紊地计划安排暑期的排练、娱乐活动,成了一个小组领导(section leader)。现在十一年级的女儿,也继承了乐队的这个传统。
儿子在2017赛季是melophone的小组长,女儿也在小组中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的过程,更是一个育人的过程,给了孩子们除了教室的科学文化课以外,更接近生活和社会的经历。乐器、老师、环境、机会等都有不确定因素,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面临着各种选择。能持之以恒地学一种乐器,达到较高的业余水平,甚至专业水平,很值得骄傲。但大部分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只能是很普通的业余水平,即使如此,音乐仍然对孩子的学校和日常生活有正面影响。在某个阶段,孩子不确定是否要坚持学下去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这样乐器能在个人成长上帮到孩子什么,如何能使孩子更喜欢演奏这样乐器。记得谢刚博士也曾有这个困惑,当聊起她儿子愿意在教会弹琴时,学习钢琴的目的就显而易见了,考级、拿奖都不再重要。做选择,对很多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的孩子也不例外。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学会不怕失败,是一生都受益的功课。儿子在九年级仍然学着三样乐器,对他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他确实喜欢,但又没有时间和精力练习,为此,我们进行过多次讨论。Haun教授、Zick老师和Stewart老师都和他谈过话,明确表示他是一个好学生,但不能过渡消耗自己的精力,他们都希望他能继续学习钢琴或小提琴,但是,如果放弃,他们也理解,“蜻蜓点水”,什么都做一点,又什么都做不精的孩子,上大学后迷失方向的不在少数。整个寒假,儿子都处于选择的焦虑中。我告诉他,跟着感觉走,不要想太多,每天早上,在头脑还没完全清醒的时候,选他最想练的乐器去练,其它时间也一样,想摸乐器的时候,找最想练的,一周积累下来,看哪样乐器是他练得最多的。结果,法国圆号是他最自觉,练得最多的乐器。他还是不舍得钢琴,Haun教授说,上完课必须练够5个小时再上下一次课,什么时候练够了,再打电话和他约下一次课。之后,他慢慢意识到,随着功课和课外活动占据的时间越来越多,真的无法继续钢琴课。同样,女儿在小提琴和法国圆号之间选择的反复,对她的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孩子要自己长大,家长要做好陪伴。希望我孩子的经历,能给广大家长一些启发。
Baker老师带法国圆号学生们去爬山今年11月2日儿子在UCLA乐队表演
游唱Yodel(约德尔唱法):https://zh.wikihow.com/%E6%B8%B8%E5%94%B1%EF%BC%88yodel%EF%BC%89
儿子的第二个钢琴老师的音乐学校:http://www.cambridge-music.com/CAMA_FACULTY.html
英国皇家钢琴考级网页:https://us.abrsm.org/en/our-exams/piano
儿子第三个钢琴老师使用的Shaak钢琴教材https://shaakpianomusic.com/
Inside of the Orchestra音乐科普活动网页:https://insidetheorchestra.org/tiny-tots-events/
儿子9岁时参加Inside of the Orchestra音乐普及活动录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5fS-637yUE&list=UUlZ5U2U6M4SB_BMOwBx4nRQ&index=32
女儿8岁时参加Inside of the Orchestra音乐普及活动录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5rk_fvK3v0&index=31&list=UUlZ5U2U6M4SB_BMOwBx4nRQ
儿子11岁时取得“Stars of Tomorrow”第一名的表演录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4x9nsecdtg&list=UUlZ5U2U6M4SB_BMOwBx4nRQ&index=33
2017年高中军乐队州决赛的表演录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I3Z5bnCyQ
儿子和乐队好友组建的小乐队在学校和Berard老师告别表演的报道:https://etchedinstone.org/22109/features/fossil-ridge-band-strikes-a-final-chord-for-mr-berard/
一些管乐乐器介绍:https://www.dentonisd.org/Page/6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