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国教育

教育 – 家庭 – 心理 – 健康

  • 首页
  • 美国教育博客
  • 专栏文章
  • About
  • 联系我们
  • Privacy Policy
  • 雷春
  • Toggle search form

美国教育博客

晚睡晚起的孩子

Posted on 24 12 月, 2022 By 凯波 晚睡晚起的孩子无评论

孩子晚上不容易入睡除了大脑兴奋还可能是melatonin 分泌推迟。特别是青少年会比成人晚一两个小时。制造睡眠环境:暗淡的灯光、柔和的音乐、泡脚、按摩、打坐都会有帮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另外就是睡觉前30分钟吃3mg的melatonin;如果看书,尽量看纸质的书,不要看电子的。我女儿从小就是晚上不容易睡,早上醒不来的。Melatonin对她入睡起了很大的作用。青少年的身体代谢melatonin 的速度比成人慢,他们早上还会有melatonin 在大脑中,因此不容易醒,醒来了也感觉情绪不好,没睡够。提前至少半个小时叫是个好办法,醒一下睡一下,慢慢清醒。到了一定年龄应该自己控制起床时间。我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她12岁上七年级了还是不愿意醒,叫她她还发脾气。我就准备采取让她迟到的方法。但还是有个几天的过程,前提是她自己并不想迟到。第一天她的闹钟响了,她不醒,我叫了她,告诉她这是第一次,我只会叫三次,之后就不会叫了,她第三次就真的起来了;第二天,她的闹钟还是叫不醒她,我说我会叫两次,之后就不叫了,她第二次就自己起来了;第三天,我又去叫她,而且说是最后一次,她也就起来了;第四天我期望她自己起来,但她就是不能被闹钟叫醒,我等到差10分钟校车要走了才叫她,说如果赶不上校车她要么自己走到学校(1.7英里),要么不上学了。她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完冲去坐校车,早饭也没来得及吃。第五天,她自己设了两个闹钟,都放在离床头较远,必须起来才够得着的地方。她自己把闹钟设置在出门前一个小时前叫她起床,吃完早饭她还会练20分钟左右的小提琴。从此以后,我就很少叫她起床了。周一是最难起床的,特别是如果周日有活动,睡得晚了,因此,偶尔我也会要叫她一下。她最近在iPhone上买了一个$1的App: sleep cycle,帮她调解睡眠周期,起床时还测她的心跳,告诉她她的睡眠质量,闹钟的声音柔和,但却能闹醒她!

关于副作用:
Melatonin 是帮助睡眠的药中副作用最小的,人体本身就分泌它。但每个人不一样,如果用,还是要观察孩子的反应,极少数人会更亢奋,就像有的婴儿和儿童在睡前要大哭大闹才能睡一样。有的孩子睡眠周期调节好了也可以停用。不会有withdraw或上瘾的现象。
Melatonin 的剂量要因人而异,小的孩子1mg可能就够了。为了准确,可以用液体的。Natrol牌子的melatonin 有液体的。

关于sleep cycle这个App:
它可以program从什么时候开始响,最后几点把你叫醒,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铃声。女儿放了几段音乐给我,还以为是帮助睡觉的,但她能醒来。

关于网络:
我家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强,我们不限制他们的网络使用。儿子一直是不用操心,女儿有过一段挣扎,但现在好了。如果你培养对孩子的信任,他们最终不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总认为他们不可信,总想管着,放不开,他们不会相信自己能管住自己,也就不会向那个方向努力。当然这种培养是相当有挑战性的。

[[Image:1]]

教育

选择性缄默:鲁一思的分享

Posted on 24 12 月, 2022 By 凯波 选择性缄默:鲁一思的分享无评论

欢迎鲁一思!她4岁提前入学后发展成选择性缄默,她母亲是中学老师,而且她小学1-4年都有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做班主任,在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下,她逐渐从焦虑中走出来。她也可以分享她的成长经历,对有SM孩子的家长们会是很好的启发。

我是鲁一思,很高兴通过雷春加入群! 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选择性缄默一度比较严重,是通过老师和我妈妈的不断鼓励+参加多种课余活动才慢慢走出来,虽然在初中和高中时也有一定的反复情况,但最终还是越来越好!

因目前在从事一些中文教学活动时,发现有一些选择性缄默的孩子,我非常能够理解他们并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帮助他们改善! 也希望通过这个群和大家交流,更多帮到孩子们!

我个人觉得每个孩子得选择性缄默的原因各有不同,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理解并找出那个原因,然后帮助孩子做心理建设,并寻求一些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慢慢走出焦虑和缄默。

我当时的表现是很少跟班上同学说话,上课无法回答问题(虽然知道问题答案),有时候祖父母到学校来看我我也不愿与他们说话。

有些孩子只是内向不到缄默的程度,多鼓励他们参加活动和大家交流就行。

分享点我的心路历程,我小时候和大家口中的孩子很像,宁可自己难受或凑合都不愿意张口问人。如果我父母强迫我去我会更紧张和害怕,直到默默流泪心里想干嘛要逼我但还是默默一句不讲。

后来我妈妈看了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开始不用逼而是尝试用引导的方式,举个小例子,比如买冰淇淋,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在买我妈就会在旁边看似无意的说:哇,你看那么多小朋友在买,一定很好吃,咱们也去买! 到了真买的时候开始我妈妈只是让我完成付钱和说要什么口味这一个动作,然后每次买完我妈就会再给我做心理建设说你看自己说了也没什么吧,自己买了来吃很高兴吧,反正就是尽量让我觉得得这不是什么大事而且自己买很愉快,,几次下来我自己慢慢发现也觉得说了也挺好。

总体来说,一方面我有我自己的世界并且我自己觉得呆在自己世界挺好的不太愿和别人分享,另一方面我太在意别人的想法怕张口受到嘲笑,所以我的父母一直在努力让我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感受到分享的愉悦和it’s not a big deal!

我记得当时如果我能明显感觉到这是我爸妈在锻炼我或者逼我说话,我就会很抗拒,但如果是我在不觉察的情况下完成了,返回头想我自己会体会到分享的愉悦。

我父母还让我参加了很多文体的活动,但每次去之前都非常困难,因为我比一般小孩“难说话”,哭个鼻子不愿意去什么的很正常,都要做好长时间心理建设。不过我记得我妈妈的带入感很强,比如去画画前我妈会表现出自己有非常大的兴趣,讲她小时候就梦想当个画家还有看到什么都能画出来会很神气之类,我在家完成画画作业的时候她有时候也会跟我一起画并和我分享怎么画之类,后来还邀请我班上的小朋友到我家一起画画。

我心理转变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感谢我父母那么有耐心,从来都是循序渐进不逼迫我。

其实我并不觉得如果家长不关注和改变缄默的孩子就一定会更加不好,我觉得也许时间长了我自己慢慢长大也会慢慢变好,但是我后来很感谢我父母在早期就帮助我打开世界,这让我自己更加快乐的成长和发展。

我4岁上的小学,从那时就开始有类似症状,一直延续到五六年级才有比较明显的好转。

希望我的分享你能够帮助大家了解“我们”的心理从而更好的帮助孩子们。

我觉得我父母的方法中有一点让当时的我比较容易接受,就是他们一直都表现得很随意很自然,我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是容易被带入被感染的,虽然后来他们告诉我他们心里是很“刻意”的。

分寸确实不好拿捏 不是每次都能拿捏好 虽然我妈妈已经很注意但有时候也会over 我六岁生日时她好心为了弄了个party 却在吃蛋糕的时候因为想让我和朋友疯玩一起就带头把蛋糕抹在我脸上结果是我当场大哭。

所以我觉得这个分寸还是要不断尝试才能知道,每个孩子的情况和心理底线都不一样,还是父母最了解,要慢慢摸索。
她当时觉得我的状态已经很好,和同学一起很开心,就想让我更进一步,结果太着急没有考虑我还是个缄默的小孩啊。

不过我觉得所有努力都是好的,你会更了解孩子,你这么用心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加油。

我小时候好长时间都适应不了,每次去个要跟大家交流的活动都跟上刑一样难受。
我现在仍然算是个内向的人,虽然不是那种会特别主动和别人交流的人,但工作上的社交和朋友的相处都没有问题。
举一个例子,工作上我给两千多人在大礼堂做过培训,我主讲,大家反应还不错。
从我自己的心理来讲我自己在后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每当遇到压力又不愿意表达或讲话时我会自己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就像小时候父母帮我做的一样,类似是一种惯性,这也是为什么像之前一位朋友在群里说的那样,对于选择性缄默父母较早引导会比较好。

而且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当我越来越发现分享的快乐和,越来越长大心理承受能力更强时,我就越来越会去表达和分享,这种需要心理建设的机会也就会越来越少。

我在国内读的本科和硕士,因为感兴趣在大学选了几门心理选修课,记得当时那个教授说讲这个词来源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主要是说要攻破人们心理上的大敌把思想认知问题作为革命的首位,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就用这个词表示用说服心理暗示等方式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的认知过程。
我也只是希望通过我的经历给大家些启发,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跟大家说明下,我知道的心理知识都是些皮毛,心理学专业知识还是要求教育于专业医生和专家!

另外,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的经历未必都适用,还需要听专家的意见和父母自己总结适合的方式。

教育

选择性缄默:症状和措施

Posted on 24 12 月, 2022 By 凯波 选择性缄默:症状和措施无评论

选择性缄默的症状:
1. 首先是发现在学校不说话超过1-2个月;
2. 在家说话完全没有任何障碍;
3. 有的在其它非正规学校环境会说但非常腼腆;
4. 在学校会有1-2个朋友替他/她说话,并称为最好的朋友(实际是给那个好心的孩子极大的负担,不能和其他人玩和交朋友);
5. 和老师没有直接交流,眼睛不正视老师。
程度因人而异,有轻有重。我知道的比较重的一个女孩连到家里的朋友都基本不说话,但可以点头摇头。我女儿是对任何到家里来的人都说话,因此稍微轻些。

有个“选择性缄默”的网页:http://www.selectivemutismnetwork.org 希望大家能找到有用的信息。家长要理解孩子的焦虑,和老师沟通好,给孩子一个宽松的、能得到关爱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我的措施:
1. 为孩子找性格温和的老师,不对学生大吼大叫,小时候本人就属于害羞性的最好;
2. 老师们,同时也要老师教育同学们,只字不提孩子不说话之事,把她/他完全当正常孩子对待;
3. 允许孩子带一个让她/他感到安全的能发声的玩具(我女儿是毛绒玩具羊),并允许孩子假装是这个玩具,并替它说话,老师也可以直接与玩具对话(projection);
4. 老师家访会很有帮助,但不是每个老师都愿意做的;
5. 尽可能多地参加活动和运动,就算孩子显出极度的焦虑和哭闹也不放弃,耐心耐心再耐心地陪着(我女儿参加过的校内外项目:体操、跳舞、游泳、网球、中文学校、钢琴、小提琴、法国圆号、学校越野长跑、学校田径、滑雪、旅游、暑期夏令营等,现在还保留有其中的不少项目,给她接触不同人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6. 年龄6-7岁时是用低剂量的Prozac 最有效的时期,一定要在懂这个病的Psychiatrist的监控下使用,丹佛的Children’s Hospital 的Dr. Cook是一流的专家,其他州也应该有,但当年在亚特兰大没有找到;
7. 多安排与同学的Playdate;
8. 家长尽可能多地去学校做志愿者,以积极、愉快的形象多出现在孩子视线里,放学后可以在学校多逗留,去图书馆读书,和老师打招呼和交谈,鼓励孩子与父母一起为老师做课堂准备;
9. 孩子与老师的交流要循序渐进:点头摇头、yes和no、单个词、读句子但不看老师眼睛、举手替玩具说话、只和自己班的老师说话–整整用了女儿5个月;
10. 每次升级或转学都写信给校长争取支持,找到适合的老师,并在暑假前拜访新教室和新老师,次数越多越好。
11. 4岁时陪孩子在课堂朗读。

我们的小故事和体会:

我女儿第一次上体操课时不肯做任何动作,我就陪着她坐着看;第二次上课时,她躲在一个障碍物的后面,偷偷地学一点;第三次上课时,她离老师和其他孩子又近一些,但仍然躲在障碍物后,做的动作多了不少;第四次她只是在障碍物旁边做,没有全挡住,老师抓住机会,把她抱进那群孩子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我说耐心耐心再耐心!

每一项运动都有它的优点。我比较喜欢游泳给孩子的磨练。女儿6岁进游泳队。由于她严重的社会焦虑症SM,进游泳馆时常常以泪洗面。但她有个非常有爱心的大学生教练,只要她下了水,她的教练就会把她逗开心。正式比赛她也参加,而且要去附近不同的城市比。刚开始她也极度紧张,而且6岁要和8岁的一起赛,不可能拿奖品,她的很多动作也不到位。等到8岁时,她每次比赛都能拿不少奖条(前15名),她对得奖也就淡化了。当她9岁要和10岁的一起比时,又是一个奖也拿不到了,但她自己不着急,说她只要练下去,10岁时肯定会拿奖的。这种心理素质训练对她克服选择性缄默的焦虑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孩子游泳是特别磨练家长耐性的[Smile]。他们的成绩不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两个月能看到的。很多时候孩子这次比赛的成绩(时间,不是名次)比两个月前还差,你咋办?耐心鼓励是唯一的办法。孩子在生长发育的阶段,那根骨头长长了,哪块肌肉跟不上其他部位的长速了,等等很多因素。我只要看她现在比一年前有进步就好。这真的没有打球来得快。如果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不改,很难让孩子游泳。

教育

电子游戏的家长讨论

Posted on 24 12 月, 2022 By 凯波 电子游戏的家长讨论无评论

来自廖冰的心理健康四群

Ling:各位老師好,談論的內容很受啟發。我兒子做作業很快,很毛糙,因為他想趕快做完好做他喜歡的事,比如打遊戲。這種情況如何引導哪?請教請教,謝謝啦[Smile]
雷春:游戏时间应是固定的。比如一个小时。如果作业不达标,要扣下次玩的时间。比如他应该可以到达90%正确率,但只对了60%。那么下次的游戏就只有40分钟。如果能做对100%,可以加10分钟。@Ling
May:@雷春 同意!建议制定这个‘规矩’时,与孩子一起,共同达成一致。利于执行。
Lynn:@Ling 我儿子以前也这样着急写作业,早上还为了玩什么早早6点多就起床。后来狠心把周一至周五全部的电子game&TV时间全拿掉了。只限周末也限时,而且是功课没有不及格才开放电子game&TV时间。但各种棋类,lego, 读书周日开放。开始他报怨呀,现在适应后也很开心。help a lot! 不光作业质量好很多,上课走神都改进很多。@雷春 总结教训后的领悟呀[Sweat]@Ling 周六和他必去图书馆保持他喜欢的书更新, 加几本CD可听的书很受欢迎。他8岁,斗志斗勇斗毅力呀,开始说为什么别的小孩可以随便玩随便看电视?? 甚至以哭,发脾气相逼… 过了就好了… 坚持住别心软父母一致, 不一致也不当他面讲是main key。
Kathy:@Lynn-Morgan贷款 跟我想的差不多。这还是一个听话的年纪。等到了teen,真的完全不一样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应该自主,再加上周围孩子的影响。管起来非常难。祝你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坚持住。一旦放开,就再也收不回来。
Lynn:@Kathy 是啊,所以在这个群里及时充电,学习教和育中的智慧。
Kathy:@Lynn-Morgan贷款 共同学习。家有13岁的孩子,看到不听话的变化很心痛。我知道我给了他很多压力,但是总不舍得取消任何一个。看看大家的帖子,很有启发。要想好怎么才能逐渐减压。同时又有孩子潜能是无限的观念在驱使我。矛盾中,观察中,思考中,自己的压力也很大啊[Sweat]。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他有能力独立了,却再也不想回来了[Frown]。
茉莉:@Kathy 必须减压,如果孩子真有潜能的话,你想压也压不住,还是会发光的。孩子在家也没几年了,我宁愿她在家的时候我们快快乐乐的,以后在外面受委屈了还能想回家。我女儿也13岁了,还4年就要离家了,想着都舍不得。
Lynn:@Kathy 有时我在想太强势“推妈”固然不对,太让孩子自主也是问题。读上面前輩的文章,有句话我觉的很受用:“别把孩子小时候当大人,但等他们长大了再把他们当小孩”…
Lynn:@Kathy 慢慢来,不着急。一旦你不着急了,他看到你的不同,他会思考,他会改变。你有没有试着要讲他时改为自己为他祷告?好像前面还有一篇文章,是讲跟他讲话时拿一杯水,当你忍不住要讲他了,就喝囗水堵住嘴…
廖冰:所说的孩子以前“听话”但入了青春期就“不听话”,也许跟在他们还“听话”的时候,没有帮他们学会独立problem-solving的过程。家长通常都是为孩子做决定,孩子愿听,家长就很”欣慰“了,哪里顾得上教孩子学会这个过程。当然每个孩子都不同。
我儿子小的时候,他会“求”我帮他拿主意,因为他怕做错决定。我就尽量坚持让他自己做决定,说,将来你会有一天不要听我的了,要自己拿主意了。如果你那个时候已经学会怎么做决定,我跟你的矛盾就少。因此,你要现在就开始学习怎么做决定,做错决定没有关系,就是要学会怎么面对后果。[Smile]
我们当家长的有时太怕孩子“走弯路”,做错决定,就不敢放手,有些孩子等到了上大学,没人管了,就有很多问题。
Daixin: @Bonnie廖冰NJ ,很棒的提醒!我家大儿从小不听话,很有自己的主意,这么说来也不全是坏事[Tongue] 谢谢你引导儿子做决定的分享。这可能是天生个性,我小儿子也是常常自己拿不了主意,哪怕是很简单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要他二选一或多选一,他都会犹豫不决“我不知道”。
廖冰:当然,这种让孩子学做决定(problem-solving)都不等于完全放羊。可以过一段时间(或几天)坐下来review 一下,看是否需要开始新一轮的“brainstorming” – 自己选择新solution。总之,一定要教会孩子这个problem-solving的过程:

让孩子把所有可能的alternatives/options 不加判断地都列出来(你也可以不经意地提供2-3个),等都写完了,让孩子在每个后面写上consequence。然后,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不要“支招”。说好review 时间 (过几天)。如果所做决定不work,就再来一遍。你这样跟他做几次后,他就明白,大人的决定都是这么做出来的。只不过大人有经验了,不一定要都写出来。我们总是不满孩子做决定的时候考虑不周,殊不知他们没有这样一个process ,他们当然是第一时间想到什么solution,就是什么了!这个不教给他,不让他从小懂得consequnce 会有多么重要,那他到了teenager,就要重新学,错决定的代价也会更高(比如影响高中学习成绩)。当让他学会做决定还是最重要的,至少可以有你在旁边provide support if needed。如果这个时候还是怕他走弯路(说穿了,就是把他上不了“好大学”),还是不放手,那有些孩子到了大学(成人的年龄)付的“学费”就更高了!
Lynn:@Bonnie廖冰NJ [ThumbsUp][ThumbsUp] 这个很捧!不容易实施,我会初衷让他做决定,发现他决定的不是我要的,我就千方百计“教导”他立刻改回“对的”… 学不会真放手呀…
妞妞朱莉亚:我儿子快十一岁了,我最近做的一件事就是家里的电脑和iPad都解禁了。以前是加密码限制时间(周末不玩,周末一个小时)。虽然解禁了,我还要管,但是口头上鼓励他自我安排时间。我心里是想着往青春期过渡,孩子必须慢慢学会自我管理。因为没有硬性管理了,要防止一放就乱,我必须多花时间和他闲聊。一是可以占用他时间,省的他老是无聊,二是走入他的世界。我第一次饶有兴趣的问他他爱玩的游戏到底怎么回事,他竟然特别不好意思的说“感到guilty,和妈妈讲妈妈不care的电脑游戏”。真是有意思。
@妞妞朱丽娅 ,佩服你敢放手!能分享一下解禁后的变化吗?我儿子已经11.5岁,时间管理上自制力较差,家里电脑iPad也是密码加限时,常常timer响了还停不下来[Angry],所以解禁我虽向往可不敢尝试呢。
Lei:@Daixin 同意朱利娅,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解禁,先让他明白打游戏的坏处,再填满课余时间。
妞妞朱莉娅:我经历过解禁,重新加密,再解禁,再加密,好几轮了。所以还在摸索。我理解解禁后家长的任务更大了。更要多花时间,效果不会自动来。再者,不管解不解禁,都要虚心的去看看他到底在玩什么。也是亲子沟通的一个媒介。这次解禁才一周,[Sweat],比以前好,玩电脑的时间肯定比加密时多,但是喊他洗碗吃饭干活什么的都比以前积极。[Chuckle]继续观察,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意见。
Lei:我家没有加密过,自控确实很难,但说好一天玩多久,实在控制不住可以理解,拉出去玩玩。陪着孩子做些其他事。
廖冰:在“How Children Succeed“一书中,Paul Tough 提到 7种最能预测孩子将来成功的character strengths: grit, self-control, curiosity, gratitude, zest, optimism, social skills. 这个grit就是遇到挫折不放弃的坚韧性 – 最最重要。这个self-control是否能通过玩游戏培养?各个孩子不同,但假如你孩子经过努力,真的可以self-control了,那就是最值的。
这就是为什么要说好要有review 和 follow-up,因为你会帮助孩子走过这个上下起伏的过程,又不能强推自己的solution (等于没有培养孩子的self-control)
May:@Bonnie廖冰NJ [ThumbsUp][ThumbsUp]我的孩子就是凡事喜欢问我怎么办,我让她自己决定,她似乎难以决定。看来是家长没有训练她,教她方法[Smile]。我家的IPAD现在没有加密,其实孩子不希望加密。但是她会玩的忘乎所以,后来谈了一次,我说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就是加密。孩子也明白不加密是对她的信任,所以她现在努力在做到self-control。我也希望她能够成功[Smile]。
茉莉:@Bonnie廖冰NJ 非常同意!我一直都是主张让孩子犯错,从错误中学习(当然不会是关人命的错误啦)像@Daixin 一样,我们家也是从小不听话,我没有办法只好让她自己决定,从中建议指引。
Ling:謝謝大家的好建議!我兒子12 歲,自尊心很強,愛玩,也計較成績。有很多課外活動,有時候,sport or School test 成績不好就很沮喪,說 I am not good at it. 安慰他,他說你說的都不是真的。真心請教如何引導他樂觀,積極?
廖冰:你怎么安慰他?[Smile]要先acknowledge his emotion。这点我们不习惯。”You seem to be upset.” “I would have felt disappointed as well if I were you.” … Sometimes we are too worry about children “lose confidence” in themselves so we’d jump in right away and start giving advice or dismissing the negative emotion (Don’t worry about it. It’s just a test …). 其实最要做的是要跟孩子站在一个战壕里,对他的负面情感表示接受和理解,尽管你不一定同意他的做法。这一步没有做到位,下面说什么都白搭,甚至事与愿违。有的孩子会在很多年后还记得家长当年如何 “did not care how I felt”,以至于开始有故意不好好念书等“逆反行为” – “if you don’t care about me, why would I care about you!” 把很多家长在意的事情当作是”如果我做好了,你会更高兴“而反着来。
Zhuyan: 接受孩子的情绪非常非常重要。
廖冰:@zhuyan [Shake] 不接受孩子的情绪,其它都先免谈。
Yw15: @Ling 他是在下意识地跟人比,兄长?同学?朋友?他得明白没有谁good at everything all the time. 他比着的人也都如此。
冯斌:有些时候我们会劝他们说,这是一个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没必要这么紧张,但是对孩子来说,这点小事就是大事,如果我们不和他们站进同一条战壕里去,我们就看不到孩子自己的心理高度,所以我们会做很多无效的甚至是反作用的管教。
Ling:@Bonnie廖冰NJ @zhuyan @yw15 @冯斌 謝謝了!我以前很push 孩子,希望他樣樣好,所以也許給孩子一些不好的影響。現在已經認識到。認同他的情緒的確很重要。孩子上的是私利學校,他總跟他的同學比。我只有他一個孩子,他也很孤單,常常想什麼都好來贏得同學的尊重。真希望他健康,快樂的成長,其他都是次要的。

教育

青少年逆反:家长问答与讨论 (四)

Posted on 24 12 月, 2022 By 凯波 青少年逆反:家长问答与讨论 (四)无评论

家长反馈:
潘女士:一点感想,对孩子,不是原则问题,尽量不要反对,反对多了,你一直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孩子一定什么都不听你的。

戴女士:@雷春 你的这个提纲非常覆盖的非常全面啊!我的三点:1. 针孩子还小的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婴幼儿期,童年期)培养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有了这个基础,青少年时期父母的话,孩子才能听进去一些。2,孩子十岁左右,父母和孩子最好一起学习如何期待即将来到的青春期,都有个心理准备(身体变化,荷尔蒙作用,大脑发育,潜在威胁,当然还有很多正面的东西)3,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终要离开我们独立生活,青少年时期正是在父母的帮助监护下为这个独立而做准备工作。4,列个参考书单,供对某个方面感兴趣的家长深入研读。

黄女士:青少年逆反的行为:比如青少年知道过多玩电子游戏不好,但很难控制自己。很多家长为此很烦恼,与孩子有很多的争吵,如果你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家长就比较容易理解孩子。

Hans:@雷春 男生女生区别还蛮大的你在讲座中能不能和分开来谈一下对这个男生女生逆反心理的应对方法?

孩子不想长大属不属于青春期问题?
@崔进 是。孩子对长大有焦虑,要给他们信心

教育

心桥给初中家长的忠告

Posted on 24 12 月, 2022 By 凯波 心桥给初中家长的忠告无评论

美国的“小升初”–心理老师笔记
作者:心桥

H初中是加州学业表现指数(Academic Performance Index, API) 最高的公立初中,1000的满分今年居然达到995,也难怪华人不顾昂贵的房价趋之若骛,近1100名学生中欧裔不足10%。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50多教职员工中绝大多数都是欧裔,加我在内只有两名会讲中文的(另外一名是代数老师),所以中美文化在教育上的差异常常从不同角度体现出来。

这不,刚开学不到五周,咨询员(Counselor) 又在办公室摇头叹息,见我路过赶紧道一肚子不解。原来是一位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智力是没得说,早在三年级就被鉴定为资优生(Gifted),所以智商肯定是130(top 2%)以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依据校区规定可以优先选择快班的课(Honor’s Classes),所以看六门的课表上除体育和美术外,从英文,历史到代数,科学,主课是一码的快班。他数学还好,但其它三门学得很吃力,特别是科学课,每到教室他就把头放在桌子上,几次哭出声,还在笔记本上写“不想活了!”之类的话。

加州5150号法案规定,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显示任何自杀倾向,学校有权在通知家长前先报警,学生会被警察直接带到精神病院监护72小时。这种情况每年在华人聚集,成绩优异的中学都屡有发生,让家长措手不及。好在这位学生在其它课上并未有这种现象,所以学校归结到他选课的不妥,打电话征求父母同意,换成普通班的科学课。原本小事一桩,让咨询员吃惊的是家长反应强烈,坚持认为是学校偷懒,不帮孩子努力适应有难度的课,反而给他容易的选择,岂不是让他养成知难而退的态度?所以换课万万不能!

七年级学生在班上情绪失控的情况已经是开学后第四次发生了。欧裔的咨询员和任课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些看似光鲜但并不适合自己孩子的难课对亚裔父母来说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呢?难道他们不了解良好的情绪对学习有多重要吗?特别是在孩子刚升入中学的巨大转变过程中。

* * *

在美国的“小升初”,因为公立学校都是就近入学,无需任何考试,所以很少引起家长重视。实际上美国的初中,不管是两年还是三年制(有的校区只包括七,八年级,有的是六到八年级),在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上和小学都有质的跨越。主要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期间学生都有自己固定的教室,每学年内老师和同学也是相对固定的。30个左右的孩子组成一个班,朝夕相处。每升一年级才会换老师和教室。除了极少数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同一个班级上的课完全相同。85%以上的科目,如英文,数学,社会科学甚至美术等都由一位老师教授,只有自然科学实验,音乐,电脑等需要到其它教室上。

到了初中就截然不同了。一般的中学是四门主课外加体育和类似美术,戏剧,法语等的选修课,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程度和喜好选课,背着书包在校园里六个不同的地点间穿梭。主课一般都分快班和普通班,虽然教材一样,但讲的深度和进度差别很大,同学间难免互相攀比。没有班主任,老师教的科目以自己考过的资格证书为准。学生需要去适应六位单科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六个班里不同的同学。

小学老师每年只负责自己班内的30位左右学生,不光教学并记录他们的学业进步,连同伴间的人际冲突到行为管理都要照顾到,有时真感觉像“代理妈妈”。这一点从小学多达70多项的评估标准(report card) 就可以略见一斑,从自制/社交能力等行为(citizenship/conduct) 到学习习惯(organization skills/work habits)无所不及。

中学里没有班主任制,每位单科老师每天都至少教160位学生,所以没有时间对每位学生的特点有太细致的了解。成绩单锐减到A到F的考核,对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任何行为问题都会立刻送到负责纪律的副校长办公室处理。

社交压力大很多。小学时虽然每一年级的同班同学不尽相同,但因为每一年级吃午饭和课间休息都在同一时间,所以同级的孩子都多少认识,所以并不陌生。中学的学生是由周边几个小学的毕业生组成,所以每年级的人数至少是小学的三四倍,大多是新的面孔。小学吃午饭时是以班为单位有固定区域坐的,初中虽然不象高中那样是开放的校园(午饭时间可以离开),但没有固定的座位。如果没有人愿意和你一起聊天儿,那在三五成群的食堂里还是蛮显眼的。

体育课从小学的一星期两次到初中的每天必修,项目从球类到举重无所不包,对一些不爱运动的亚裔孩子是新的挑战。美国的体育课重视活动的参与,同时还传授各项目的理论知识,每月都要有书面作业,主要是术语的理解,还要跟踪各赛季的体育新闻,目的是培养孩子终生的兴趣。这个形式的体育课一直到十年级都是必修,高中最后两年才变成选修。体育是美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地域或上过的大学,成人大多都有自己心仪的球队。工作之余为自己的队加油助威,不失为生活中的另一种寄托,其乐无穷。在工作单位对体育多少了解的人才可能在同事热烈的讨论中插上话,对社交能力有帮助。所以在小学期间对运动没有太大兴趣的孩子,华裔家长不妨按体育课表的进程,多带他们接触熟悉一下各类运动,并在家看看体育新闻,讨论赛事。不但锻炼了身体,还一起学习到美国这方面独特的文化,一举两得。

* * *

初中工作的这五年,我感觉它象分水岭,是孩子通往独立最重要的转折和过渡期。智力上乘,在小学时成绩优异但到了中学出现滑坡的孩子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学习习惯不良占一定比例,对情绪缺乏调控能力,因而不能再专心,尽心学习的居大多数。

在学习上我们很容易能看到逻辑推理,记忆力,理解力等理性能力的影响,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智力”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重点。与之相反,感性的情绪发展,虽然同样每时每刻影响着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等表现,却很少引起亚裔家长的重视。许多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任何信息在经由神经传达到脑部后会在归类分析之前先路过总管情绪的部分。如果情绪反应过激,那会超过所有理智能控制的范围。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对生活经验和计划调控能力还在慢慢积累过程中的青少年。

从1995年Daniel Goleman博士出版<>一书后,关于情绪管理的研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Goleman博士认为对自己的情绪体验正确的观察了解和适度控制,再加上自我激励,移情(empathy)和社交能力,对人生的成功与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类似观点在世界许多成功人士中屡有认同。

十二,三岁的青少年初期,随着荷尔蒙的变化本身情绪就开始不稳定。再加上初中开始课业进度差距增大,同伴压力大,都让那些有积极的自我概念,较强的人际沟通和挫折承受力的孩子转眼间胜出。我常常在中学看到,相似的智力下,对自己的情绪调整力强的孩子自尊也尊重他人,冲突中头脑保持客观冷静,困难压力下不失信心与目标,更快乐。相反,缺乏积极的自我概念,一有压力就紧张,冲突时容易冲动,或表达能力弱都会给孩子在学校及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潜能造成负面影响。不良情绪还常常影响到身体健康。这些学生经常抱怨头疼肚子疼等,但到医院却查不出任何生理原因。

管理情绪的能力有一半基因的因素,但相对智力来讲,它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如果孩子的情绪从小就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引导他们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日积月累,他们控制情绪的能力就会加强。象篇头的孩子,他就需要学习正确表达自己挫折感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哭”或过激的言语。家长如果在生活工作中不顺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孩子的挫折承受力无形中也是最好的引导。最起码,家长不要给孩子不必要的压力。象选课,一门初中的普通课不是世界末日。说实际一点,申请大学也不会要九年级以前的成绩,着什么急呢?初中是为高中做准备的,巩固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才是重点。今后还要上个十年以上的学,来日方长,孩子的求知欲才是他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最佳的课业程度是自己稍做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课太难会打击他们学习的兴趣,甚至导致厌学,得不偿失。

另外,很多情绪问题来自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所以自尊和自信是健康情绪的基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多看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多夸他们付出的努力,不要用成绩的高低来决定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打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曾有一位七年级的华裔学生一大早开始就在教室里不住地留眼泪,完全没有办法听讲。被老师送到咨询员的办公室后才发现,妈妈早上开车送她到学校的路上,越谈她头一天代数课上得的B-越生气,大骂一顿后把她赶出车,自己扬长而去,孩子一路哭着走到学校。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怎么能奢望一个12岁的孩子去集中精力学习呢?校方差一点给儿童保护服务中心(CPS-Children’s Protective Service)打电话把她带走,因为这可以算作精神折磨(emotional abuse),在西方法律上和生理折磨(physical abuse)一视同仁,不管伤疤是留在身上还是心里。

情绪调整不好会发展为精神障碍。比如抑郁,小学期间的发病率平均为33分之一,从中学开始就翻了四倍,达到八分之一。越是压力大的中学比例越高,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数。这在公立校区的服务上也能清楚地看出来:因为加州教育经费的裁减,小学没有咨询员的预算。幸运的学校一周有一到两天的咨询服务,是由校外心理健康机构的实习生提供。到了初中每个学校必配一名全职咨询员,这还不够,大多初中还有一到两个实习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高中基本上是每700名学生配备一名咨询员,另外还有一到两个咨询实习生。大多数学生的情绪问题如果有正确的引导,短期内完全可以调整好。少数会发展到病理程度,需要专业的精神障碍特殊教育班服务。我所在的F市和邻近的其它两个市加起来近40个小学只需共用一个精神障碍的特教班;到了初中就成立了一个本校区专用的班;高中时达到五个。接管M高中的时候,每年平均有四名曾被鉴定为智商超常的亚裔学生因严重的抑郁或焦虑最终退学,让人扼腕。究其历史,明显的症状都是在初中开始出现的。家庭遗传的生理原因我们是无法控制,但我总是想,如果早发现并重视孩子的情绪调整,他们还会在九年级后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吗?

青少年初期逆反心理加强,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很多父母纳闷:原来的乖乖仔怎么好象突然一夜之间在家里一言不发了?如果他们暂时不想把心事告诉父母请千万别逼问,给他们空间寻找自己。只要之前亲子关系良好,让孩子知道如果他想倾诉,父母的门随时为他开着就够了。这期间同伴对孩子的影响会超过父母,所以留心一下孩子常交往的同学还是有必要的。

孩子到教室,带来的远远不止是书包里的笔和书,更能影响到他们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是他们的精神/情绪状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习惯和乐观的情绪武装,他们才可以放心地迎接中学的挑战,为高中和大学打下坚固的基础。

教育

青少年逆反:家长问答与讨论(一B)

Posted on 24 12 月, 2022 By 凯波 青少年逆反:家长问答与讨论(一B)无评论

交流与厌学:续(一)

Jane:你看到他的问题,不管好像

教育

青少年逆反:问答与讨论 (三)

Posted on 24 12 月, 2022 By 凯波 青少年逆反:问答与讨论 (三)无评论

兄弟姊妹关系

@雷春 如何处理这个阶段对弟妹的不友善行为?

@Winnie 青春期是一个非常自我的年龄。他们所要承受的压力、焦虑等都使他们有对周围的亲人有不友好的行为。责怪他们会有反作用。他们对弟妹不友善时,他们往往自己感觉不好。我的那几条应对措施在这儿也是有效的:1. 用 “你还好吗?”来让他们知道自己有点出格,但父母首先是关心我的感受;2. “你有些不开心,能和爸爸妈妈谈谈吗?”让他们知道你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3. “弟弟妹妹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惹着你了?”然后一起分析弟妹的行为;4. 和孩子一起找出他们能容忍弟妹“捣乱”的限度,和超出限度后的可接受的可能措施;5. 给他们选择并告知弟妹,让他们具体解决之间的矛盾,父母绝不插手;6. 有大的冲突发生时也不要干与,除非有人受伤,弟妹也要学习尊重别人的底线;7. 每次孩子对弟妹好或者将矛盾化解后要肯定孩子的行为–一定是“具体行为”,千万不要说他们是好哥哥姐姐之类的定性的话。8. 欣赏孩子们在家互相帮助成长的过程。[Grin]

虫儿:@雷春 :谢谢!这也是我们家常常存在的问题。这么具体的建议,非常可行!

Lily Liu: @雷春 谢谢分享,非常受用!!我常常困扰于孩子们之间的矛盾。看来给他们一些自主解决冲突的机会也是一个好的尝试!

Joanna: @Lilly Liu 我俩娃差三岁,女儿二岁以前总欺负五岁的哥哥。那前我总对哥哥说让着妹妹。有一天妹妹又打哥哥了,我对哥哥说,你可以打回去。自那以后我从不插在他们的矛盾中。十多年后的今天,哥哥是哥哥样,妺妹是妹妹样。关系很好。

静赏开花:我家俩差7岁。以为不打?照样!我理所当然向着小的,把老大当大人看。结果效果很差。当我把老大也当孩子,并把她降到跟老二一样要求时,反而她会表现成熟,做出让人贴心的举动。

妈妈雨:所以关键是降低要求和期望[Slight]。

静赏开花:嗯,这确实是关键。对老大很容易忘了她还是个小孩子。

Winnie: @雷春 你的建议都很好[ThumbsUp]今天早上用了你提议的解决teenager对弟妹不友善行为应对措施的#1. 用 “你还好吗?”来让他们知道自己有点出格,但父母首先是关心我的感受。十分管用!再次谢谢!

tracy Lu : @雷春 我老二淘气,总想去姐姐房间,姐姐不愿意,要我管教弟弟。我该管吗?
@Tracy Lu 你家的问题很普遍。很多大孩子需要自己不被打扰的空间。而小孩子总想找大的玩。我的建议:1. 要对姐姐的烦恼表示理解和同情:“弟弟今天又调皮捣蛋了吧?(具体例举弟弟做的事,让她知道你很理解她的烦恼,validate her feelings)”;2. “但是,弟弟是你除了爸爸妈妈外最亲的亲人。你们两个要能够互相关爱、和平共处”(讲明你的期望值);3. 和女儿讨论具体的对付弟弟的办法:在什么条件下弟弟可以进姐姐的房间,可以呆多久,不可以做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门上可以有个open和close牌,在姐姐完全不想被打扰时放close牌,但每天必须有open的时间,弟弟呆的时间长短可由姐姐设置timer来定,但不能少于5分钟,还可以在门上贴张表,每次弟弟表现好的可以贴画颗星,积攒五颗星,姐姐可以和他做他喜欢的事,不然就要扣一颗星,等等,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喜好来具体制定;4. 和姐姐一起找弟弟正式“谈判”,双方同意后实施方案,并严格遵守,同时告诉姐姐她是家里孩子的领导,管理好弟弟是她的责任,如果第一次制定的方案不全面,过一周可以修改,以后每周都要进行评分;5. 父母在没有人受伤或有生命危险时不会干预他们姐弟之间的矛盾,互相只允许说好话,我家的规矩是:“If you don’t have anything good to say about the other, don’t say it.”

Gina: 我自己的一些体会。老大小时候常抱怨我,妈妈你太smart, 什么都知道。然后她会frustrated。我想,这真是个毛病,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都是扮演的无所不知的,都是权威性的角色,孩子是要服从的,不能有意见的。想想我们自己也做不到。后来我会常常和老大讲,妈妈这个情况(可以是关于孩子的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解决,你可不可以给妈妈一些意见,怎么做可以更好。然后孩子会很高兴,说出她的想法,接下来我也可以很自然地说出我的想法,平等地讨论和得出最合适的办法,孩子最后会很乐意接受。

[[Image:1]]

教育

青少年逆反:家长问答与讨论(二)

Posted on 24 12 月, 2022 By 凯波 青少年逆反:家长问答与讨论(二)无评论

性教育:

Shelly: 是否可以讲讲小男生小女生在学校交朋友的的事情,如何掌握有度。谢谢!

@Shelly 这是个非常不好拿捏的话题。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情况和信念。最好是在初高中不要谈恋爱。因为他们大脑的发射信号神经细胞连线过强、抑制信号神经细胞连线还在发育过程中,他们很难抵御性的诱惑,也容易出问题。但如果孩子已经有了男女朋友,父母的反对会是无济于事,会起反作用。一定要使孩子与父母的交流顺畅,孩子对父母要觉得能无话不说,包括性方面,你不去自己教育他们,他们会从其它渠道获得信息,很多情况下是不健康的信息,因此家长的责任就更加重大。美国的性教育要从小开始,五岁就可以看一些性教育和书,图书馆里有非常多的图画书。一方面满足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为将来孩子大了以后的沟通铺垫。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知道的越少越好,在三、四十年前的中国的大环境下这是可行的,但如今的社会,你已经不可能把孩子与不良信息个离开了。先入为强,如果你不把正确的信息先灌输给孩子,他们将来就很可能会拒绝接受你的说辞。从科学的大脑发育的角度来说,孩子在青春期激素分泌前,他们对性知识的学习感受与其它知识没有区别,他们的大脑不会因为看见裸体而有任何冲动;但当他们身体里的激素开始作用于大脑后,他们的体验就不仅仅是好奇,还会导致心跳加速和其它荷尔蒙的升高,大脑的发射神经过度活跃,抑制神经远远无法抑制他们内心的冲动,多巴胺水平急剧上升并持续很长时间,效果和吸毒类似。因此提早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他们有了性知识后,好奇心不会太大,有了正确的性观念后,也不会容易被同伴蛊惑。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父母在这一话题上是敞开的、不武断的、可信任的,他们干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几率会小很多,他们会更有信心与异性交往,将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的可能性也更高。

Shelly: @雷春 谢谢!学校Family Life 课程更多的是从生理的角度给孩子解释,但是心理上并没有更好的引导,或者换句话说,每个孩子的心理成熟程度是不一样的。小孩们的network都用的很自如,有boy friend, girl friend的小孩会去网上晒照片;大胆的小男孩,会走过来对小女孩说一些这样那样的话~这些好像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一个是 peer pressure 的问题,别人可以在一起看电影,吃pizza, 为什么自己的家长不允许哪?觉得好像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 家长也要重新渡过一次青春期的感觉。

刘家大小姐:我来说说和儿子谈两性的问题!我从小就和儿子很开放地谈女人和男人的区别。小时候我会告诉他妈妈一个月有几天会出血也和他小时候一样要用尿布,妈妈一用尿布的时候就会发火,是因为妈妈出血身体不舒服。所以有时候我脾气一大,他就说:妈妈你出血了?到小学时他就上了生理卫生课,知道了男女的区别。因为我们信基督教,我常常把圣经的道理告诉他。有一次我和他说:今天牧师说了结婚前就“一二三”的夫妻是不受神祝福的,上帝是要人先有婚“约”, 成为夫妻后,才可以“一二三”。 他天真地问我:妈咪,那如果我忍住了,女朋友忍不住怎么办呢?我说:那我们也要找个听神话的女朋友。儿子很帅,在初中就有很多女孩子喜欢他。结果一天他回来说和一个女孩好了,他们的好就是晚上散步遛狗、网上聊天。他问我:妈咪,可以hug吗?我说:不行。”他又问:可以握手吗?”我说:可以。 后来由于儿子要玩游戏不和女孩网上聊天,女孩生气不理他了。他有点难过,我趁此机会说:你看,谈女朋友很纠结的吧?女孩子有时候很作的。会影响你学习的,你还是长大读完书再谈女朋友吧。现在10年级,虽然有女孩喜欢他,但他没动过这个心。希望他到大学也能洁身自好。

Daixin: 我的体会:1. 性教育范围很广,有生理层面的和社会家庭层面的,不必也不能只局限在某个方面; 2. 有些广义的性教育很小就可以开始,有一本老书很棒,Spark of Life,从植物讲起,雄蕊雌蕊到果实,到昆虫到哺乳动物,最后讲到到人,没有讲的很详细,是低年级小学生就可以明白的。孩子学了这些,就知道性,不是神秘的而是很自然美好的。还有,我坚定地相信,性教育,最好由父母开始,别等着学校或孩子的同伴来教育,所以要趁早。我家大儿也是很小就对这些感兴趣,一早就问baby 怎么来的?性器官发育,等大些再讲比较好,不过男女的性器官不同,6岁可以讲的,就简单的matter of fact 那样讲,手绘的图是个好办法,可以去图书馆查查有没有合适的书。

虫儿:@雷春 :如果孩子拒绝和父母谈论关于男女朋友和性的问题,有没有技巧可以打开这个渠道?我自认和儿子关系还算亲密,但他很不愿意谈这个话题。不知道他是不是觉得尴尬。
李晓丽:@虫儿 先从讲自己的青春开始。[Grin]
虫儿:@xiaoli li 李晓丽 :好主意,今天试试[Smile],不过我们青春期时真得一无所知呀,土啊土!
Joanna: @虫儿 我觉得你儿子没错,和自己老妈谈女朋友或性太wired. 这不是妈妈和儿子的话题。等儿子再大点,二十几岁了,这也许是他和老爸的话题。如果老妈问多了,会自损老妈的形象。[Tongue]
虫儿:@Joanna :谢谢!我还真没主动问过,撺掇他爸爸问,爸爸也不知如何开口!什么时候让爸爸带儿子出去喝咖啡,@xiaoli li 李晓丽 :讲他土土的青春[Tongue]

Rhe: 如果父母知道初高中的孩子有男女朋友,应该怎样支持[Chuckle][Chuckle]留出定期约会的时间,和资助约会费用?

教育

青少年逆反:家长问答及讨论(一A)

Posted on 24 12 月, 2022 By 凯波 青少年逆反:家长问答及讨论(一A)无评论

交流与厌学:
@雷春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有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善情况?
@Jan Jian (健华) 很多时候是暂时的。父母要多观察,适时的找切入点,为孩子敞开大门,让他们觉得随时都可以说,要做个好听众,不要插太多话,不要有评判性的言论。

李华:@雷春 对逆反心很重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家长产生的矛盾如何处理?既达到效果,又不致于把孩子逼急了。常听说有孩子打911,或离家出走,或走上绝路,所以我不太敢管孩子,怕过度。一般跟孩子说几句,我就自己生气了。如何掌握这个度?谢谢!也希望听听其他家长的建议。
Joanna: @李华 我和你一样,只能深呼吸,然后转身离开。我知道儿子可以感到我的气愤,会乖一二天,然后。。。同意你的说法,别逼孩子逼的太紧。那是他们的人生,他如果真的不学好,家长是逼不回来的。

@雷春 ,如果小孩跟同学,朋友以至他们的父母沟通正常。但不愿与自己的父母多沟通,这是什么状况?怎样改善?还是只有等待他们过了这阶段?
@Winnie 大部分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是这样。你是好听众吗?你对他说的话随意评判吗?孩子有他们的原因。家长要正面。

Jane: 我的孩子上高中了。现在整天不说话,你讲道理就把头,耳捂住。整天玩一学习就叹气,拿起书就戴耳机。你讲一句他有十句等你。把他送回中国去尽情玩。但是效果为0。关键是这样下去,他自己看到成绩也着急。但是平时就不会坐下来看书。不知他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一点,已经挣扎了二三年了。
@jane 如果每次你找他谈话都是负面的,甚至是指责,他是没有能力来处理这种信息的,你只能给他更多的焦虑。搞好亲子关系在目前的状态下就特别重要。瞎玩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陪伴与沟通第一。你和孩子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有你改变自己才能拯救孩子,而不把他推向忧郁。你要带他去做他喜欢的又有学习意义的事,比如旅行,要求他做计划,研究所去的地方的风土人情、景点、食物、旅店、餐馆等,就算计划得不周全,出不少状况也要肯定他的努力,开开心心地回家。在这类活动中,他会时不时放松对你的警惕而敞开心扉。你才可能进一步知道是什么问题让他厌学。如果学校不合适,可以考虑换,如果家长要求太高,可以降低要求,但他一定要做自己有兴趣有激情的事,而不是为了成绩分数。也许他的兴趣是做饭,或者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一定要鼓励,等他真正找到自我了,你会有惊喜。他现在非常迷失。你要帮他找到方向,而不是为他指出方向,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方向只有他自己找的才是他的。
Jane: 我儿子除了游戏对其它事情。没有感兴趣的。我都不知要怎么改进了,你说他好。他说你讲的是真心话吗?你和他讲吃,喝,玩都不会反目,一踫到学习就立刻不听。
@jane 你儿子的问题在男孩中不罕见。好好学习这本书“boys adrift”。一定会解答你很多疑惑。给你一个方向。你儿子缺乏drive。你可以帮他。
Jane:学霸男没有时间与他耗。我介绍了几个最终不了了之。谢谢雷春我去借这本书看看。今天从早到现在不知溜到那个同学家玩去了。我给他请教过心理医生,教育专家都没用。现在是我要疯了。
潘女士:@jane 只要身心健康,当他意识到要读书的时候,他自然会读的。玩游戏,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我知道说很容易,做很难,特别是你自己很认真读书,而孩子不好好读书。晚熟的男孩子尤其是这样,说多了,孩子会逃学,逃家,到时候更痛苦。我曾经半夜一个人到处找孩子,不好意思找朋友帮忙,其它家人当时都不在,那份无助,真是欲哭无泪。
jane:他现在九年级。我一直等他有读书意识,一点希望也看不到。
潘女士:@jane 如果智力没问题,建议放一放,我儿子在10-12 年的时候闹,F都出来了,一样上大学。现在好多了。
没有智力问题。就是不学。怕就怕上不了好一点的学校。
安康妈妈:也许他需要自己摸索。其实学校好坏真的真的没有关系。我有好朋友大专毕业一样在美国大公司当高管,工资比藤校出来的还高。虽然工资不是衡量标准哈。不要让他跟坏孩子交朋友。三观要正确。学习不要太强迫。
潘女士:@jane 还有研究生,如果他想学的话。只要他已经有基本的道德底线,不会的。
开开心心:@jane 现在不要考虑上不上得了好一点的学校。关键是如何和他搞好关系,建立沟通渠道。
桃子:我觉得现在的目标不是瞄什么学校,而是要让他意识到自己对自己要负责。
Chenluliu: 他如果從你那得不到愛,就很容易去外面交到壞朋友。

教育

文章分页

上一页 1 … 23 24 25 下一页
  • 憂鬱症怎麼吞噬了一個哈佛才女?精神科醫師深入解析電影《我的憂鬱青春》
  • 如何在美国公司晋升 – 提高沟通能力最重要
  • 国家药监局批准默沙东新冠病毒治疗药物
  • AFI & ANACP 《 答“疫”解惑》
  • 我们在更新有关文章
  • ADHD 多动症
  • AFI 讲座
  • Mrs. Pfahnl’s Bio A Lab
  • 学中文
  • 忧郁症
  • 教育
  • 新冠疫情及医疗健康
  • 本站消息
  • 特殊教育
  • 美国中学
  • 美国大学
  • 美国教育通讯
  • 职场提升
  • 雷春科普

Copyright © 2025 美国教育.

Powered by PressBook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