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春读书笔记:《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1.2) 作者:谢刚博士
第一部 美国中小学面面观
第二章 她为什么被劝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需要家庭关爱的孩子。留学的孤独感让她从心理上无法适应,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律性和独立性。家长刚开始只知道花钱送孩子去“好”学校,并不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和学习下降的后果。在家长转变意识、孩子回国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例子,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和家长能得到谢刚老师这样的心理学家的帮助?我知道的一个大学MBA全奖的女生因为不适应,父母又不让回家,导致精神分裂症,被遣返回国。更惨的是我一个大学同学,在读博士期间,患了精神分裂症后,不能得到父母理解和帮助而走上不归路。还有一个在我家寄住过一个月的交换生,17岁,在国内成绩很好,来美国一所大学的夏令营后感觉喜欢美国教育,通过夏令营教授的介绍交换来美国读高中,性格开朗活泼、对人友爱,但在家是妈妈陪读,完全没有时间观念和自控力,沉迷游戏,成绩下降、作业不交,最后发展到旷课,被学校开除。发现孩子不适合留学,一定要向他们敞开怀抱,让他们回到适应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