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国教育

教育 – 家庭 – 心理 – 健康

  • 首页
  • 美国教育博客
  • 专栏文章
  • About
  • 联系我们
  • Privacy Policy
  • 雷春
  • Toggle search form

青少年步入成年(雷春读书笔记系列之十六—-结束篇)

Posted on 24 12 月, 2022 By 凯波 青少年步入成年(雷春读书笔记系列之十六—-结束篇)无评论

雷春的读书笔记
 
“The Teenage Brain” 
Frances E. Jensen
with Amy Ellis Nutt

 

第十七章  青少年步入成年

1. 大学毕业前后,大部分孩子还在发育蜕变过程中。他们的各种知识的学习能力达到了最高时期。他们大脑的可塑性仍然极强;而且,随着大脑的连接性的提高他们一心多用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普遍发现自己的学习技能强于高中时期;计划性也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很大进步;判断力、洞察力和远见卓识的能力都因为大脑额叶的成熟而有了飞跃。
2. 上大学前停学一年(间隔年gap year )从发育角度来讲对孩子有很多益处。有的欧洲国家强制执行间隔年,要求孩子们参军一年。美国也有不正规的“间隔年”组织,为孩子们提供做社区服务或志愿者的实习机会,比如Ameri-Corps program City Year。
3. 二十几岁的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Keniston指出,他们将自由(freedom)、行动(movement)、变化(change)和矛盾(ambivalence)融为一体;而且这个青年阶段有如下的特点: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紧张;经常处于矛盾中;谨慎地探索;与社会的隔离性;无所不能性;拒绝社交;年轻人特有的个性;行动性;憎恨停滞;穿越性;渴望发展;恐惧死亡;展望成年;只有青年才有的反传统性。他们富有能量和追求新鲜事物的特点使他们极易适应新环境,并找到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领域;但是也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由于缺乏生活经历,他们会产生矛盾和恐惧感。这就需要家庭和社会为他们提供能使他们安全自信地建立自己的生活经历的社会体系。
4. 心理学家Jeffrey Jensen Arnett有本书《步入成年:从十七八到二十几岁青年人的曲折人生》(Emerging Adulthood: The Winding Road from the Late Teens Through the Twenties)。他书中阐述了由于文化和经济的改变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会缺乏安全感;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工作机会减少;由于婚前性行为的普遍被接受,不急于结婚;由于避孕措施的完善,生育期延后。这是一个探索未来和不稳定的年龄,也是非常自我的阶段。
5. 二十几岁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由于未来的工作、事业、人际关系都不确定而激情与焦虑并存的年龄。他们需要花前所未有的时间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目标和了解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可以离家独立、完成学业、结婚和找到自己的事业;他们怎么能不以自我为中心?
6. 美国卫生部的统计表明,在1980至2000年出生的一代人中,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人数是65岁以上人群的三倍。那些过度表扬孩子,使他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在这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的Roy Baumeister教授指出,这些使孩子过度“自信”的家长会导致孩子产生自恋和理所当然的心理。如何平衡发展是父母的挑战。
 
7. 八零至零零后这些孩子也有很多优点。他们没有前人那么理想化;他们做事认真、实际并乐观。
8.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的大脑仍然处于髓鞘延伸、白质增加和神经细胞间的连接性加强的阶段。额叶中白质发育的不正常会导致年轻人的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美国年轻人中近一半的疾病是精神疾病,酗酒成瘾是占比例最大的精神疾病。如果髓鞘的延伸不畅而影响大脑注意力的部分,会导致青年人的成人多动症(adult ADHD)。成人多动症有可能是儿童少年时期因误诊而没有发现的多动症。他们比正常孩子的受教育程度低、全职率低、收入低;有两倍的被捕或离婚的几率;有78%的可能性会对烟草上瘾;有三倍的失去工作的可能;有大于四倍的得性病的机会。
9. 二十几岁是一个很容易出问题的年龄。在过去的十年中,20-24岁的年轻人的监禁率几乎增加了一倍。有精神问题的青年有更高的完不成大学学业、意外怀孕、无工作,及对酒精和毒品上瘾的危险系数。
10. 对青年人大脑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我们并不知道二十几岁是否就是大脑发育的最后阶段。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推动年轻人在他们还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时找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教育

文章导航

Previous Post: 青少年的违法行为和所受的惩罚(雷春读书笔记系列之十五)
Next Post: 同性恋婚姻法对青年一代的冲击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憂鬱症怎麼吞噬了一個哈佛才女?精神科醫師深入解析電影《我的憂鬱青春》
  • 如何在美国公司晋升 – 提高沟通能力最重要
  • 国家药监局批准默沙东新冠病毒治疗药物
  • AFI & ANACP 《 答“疫”解惑》
  • 我们在更新有关文章
  • ADHD 多动症
  • AFI 讲座
  • Mrs. Pfahnl’s Bio A Lab
  • 学中文
  • 忧郁症
  • 教育
  • 新冠疫情及医疗健康
  • 本站消息
  • 特殊教育
  • 美国中学
  • 美国大学
  • 美国教育通讯
  • 职场提升
  • 雷春科普

Copyright © 2025 美国教育.

Powered by PressBook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