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国教育

教育 – 家庭 – 心理 – 健康

  • 首页
  • 美国教育博客
  • 专栏文章
  • About
  • 联系我们
  • Privacy Policy
  • 雷春
  • Toggle search form

雷春读书笔记:《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1.11)

Posted on 24 12 月, 2022 By 凯波 雷春读书笔记:《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1.11)无评论

雷春读书笔记:《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1.11) 作者:谢刚博士第一部 美国中小学面面观

第十一章 美国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谢刚博士说:“全国精神疾病联盟的数据显示,美国9~17岁的青少年中21%的人有可以诊断的精神健康问题或上瘾症状,但其中只有20%左右会求医并接受治疗服务。”

美国青少年的社交压力相对于中国学生要高很多。美国的小学有班主任制,学生从新学年开学到结束都有一个或两个老师负责,与中国类似。不同的是,中国的同班同学可以几年都在一起,互相熟悉,有较长时间的友谊,美国的小学每一年都要把学生打乱,重新组班,这对于社交困难的学生是一个挑战,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不容易长久,每年都需要交新朋友。对一些孩子是个锻炼,能增进他们的交友能力,并且不容易扎堆儿,不容易排斥新同学;对另一些孩子容易产生焦虑。

初中和高中的选课制,使得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松散,如果没有课外活动,交朋友就更加困难。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孩子之间就会通过其它方式引起注意或者陷入抑郁的困境。

美国高中除了学业的压力,还有各种社会活动和运动队的压力。AP和IB都是相当难的课程,想进名校的学生大多要修很多门这类大学水平的课,而且有的学校鼓励学生互相攀比,以此为荣。美国申请好大学,不仅要功课好,还要有领导力的显现,辩论赛、科学比赛、义工、各类俱乐部等都要参与,体育项目也是加分的,孩子们如果过度参与,往往会睡眠不足,也容易导致一些精神问题。

无论是什么因素造成的精神问题,家长要帮助孩子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能以此为耻,留下隐患。孩子的大脑精神健康和身体其它部位器官的健康一样重要。

教育

文章导航

Previous Post: 雷春读书笔记:《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1.7)
Next Post: 雷春读书笔记:《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1.12)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憂鬱症怎麼吞噬了一個哈佛才女?精神科醫師深入解析電影《我的憂鬱青春》
  • 如何在美国公司晋升 – 提高沟通能力最重要
  • 国家药监局批准默沙东新冠病毒治疗药物
  • AFI & ANACP 《 答“疫”解惑》
  • 我们在更新有关文章
  • ADHD 多动症
  • AFI 讲座
  • Mrs. Pfahnl’s Bio A Lab
  • 学中文
  • 忧郁症
  • 教育
  • 新冠疫情及医疗健康
  • 本站消息
  • 特殊教育
  • 美国中学
  • 美国大学
  • 美国教育通讯
  • 职场提升
  • 雷春科普

Copyright © 2025 美国教育.

Powered by PressBook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