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业竞争,转 黄敏Min Huang 的分享:“
这是我的分享:
我们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为了孩子将来在这个竞争的社会有竞争力,我们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往往偏于功力方面的),这样孩子才不会输在起跑步线上,这样的家长才是负责任的家长。”
这种错误的观点让无数的家长过早地把孩子推到了恶性竞争环境。
A friend's daughter is in the one of the most competitive public school in NJ, as it is the feeder school to top colleges, and the spots to ivy leagues schools are very limited, as you can imagine, the competition there is so furious, 那简直是有你沒我的恶性竞争。朋友告诉我一件在那所学校发生的真事,一个学生把班上学习最好同学的笔记偷走了。我当时听了这件事,还以为这个学生想从那个笔记中学到什么,这个朋友告诉我,其实这个偷笔记的学生的真正目的是让这个好学生考试前没笔记看,这样可考差一点,影响这位好学生的GPA。我的这位朋友的女儿,有一天在电脑上打开她的一个project, 一个同学在旁边居然没有经过她的同意,把她的project 拍了照。我这位朋友认识的一个孩子, 去年从这个学校毕业,考上了哈佛。这个孩子说,他那时在这所高中,因为互相竞争,很难结交好朋友,所以他离开这所高中时,没能交到一位特别交心的朋友,他对此很遗憾。我的朋友说,她女儿心地善良,绝不会去对其他同学起恶意,但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防着他人。这种环境,对孩子有多大的伤害。
一个朋友的孩子,学校要求3人一组做project. 因为那两个同学的成绩不是很好,为了保证拿高分,朋友的孩子跟两个同学说,这个project 由我来做,到时还是填上你们的名字。这样的孩子,团队精神从何而来?领导能力从何而来?
另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在藤校上学的女儿一件事。他女儿向她一个同学请教一道题,这位同学说不懂。后来发现他不是不懂,而是不愿意说。不难想像他在今后工作中与同事合作将会是怎样的状态。
现在普遍现象是,孩子高分低能,独立性差,举一反三的变通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抗压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这种草莓族”(不能碰,易烂)或美国人说的“teapot”(fragile 易碎)就是我们遍面追求功力的竞争结果,而忽略全面培养孩子做人的基本素质的畸形产物。
我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十二岁以下?),应该少竞赛。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心智还没有成熟到有能力平衡竞赛带来的短期和长远收效。如果目的是竞争短期收效,孩子容易compromise love of learning and joy of just doing it, but more care of how to get to the top ranking, 容易急功尽力。
我认为,如果竞争仅仅是争名次,这种竞争是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发展的。但如果孩子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比赛时为了挑战自己,向其他选手学习,提高,那这种竞赛是健康的竞争。如果在竞赛过程中,有突发事情,急需要你的帮助,你能在影响你竞争名次的条件下,仍然选择帮助他人吗?这时孩子的决定就反映出一个家长平时对孩子价值观的灌输。你是哪种家长?
生活其实很公平: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定有很好的人缘,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周围的人也一定会信任他,伸出一臂之力的。俞敏洪多次谈到他创业的合伙人,也是因为他们看见俞敏洪在大学的时候,他的朴实,谦卑,多年如一日为寝室的同学打打水类似的行为,给合伙人与俞敏洪合作的信心。相反,那个在北京住的,每星期从家回来而独自享受好东西的人,俞敏洪说这种人是绝对不可信赖的。
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呵护孩子的天生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去探索世界未知,帮忙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及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等等,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提高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