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是什么?是消化酶。酶是什么?就是蛋白质。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经过胃酸的作用会变性,完全失去作用,在经过小肠中蛋白酶的分解,就最终成了氨基酸。它们不可能帮助孩子提高消化功能。商家卖的酵素完全是骗人的把戏,骗人买昂贵的蛋白食物。吃了没好处也没坏处。真正酶的提纯是个很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提取出的酶是相当贵的,而且要低温在保护剂中保存才能保持活性。也有可以制成粉末的比较粗的酶,最常见的是木瓜蛋白酶,用于嫩肉粉中。它可以在室温下与肉中的蛋白产生分解反应,使比较硬的肌肉纤维软化。但如果食用这种蛋白酶,会对消化好无帮助。乳糖酶也是同样道理,市场上可以买到脱乳糖的牛奶,其实是经过乳糖酶的处理后在工厂里将乳糖已经转化成了半乳糖和葡萄糖,由于葡萄糖比乳糖甜,Lactose Free的牛奶会比一般的牛奶甜。如果把乳糖酶和一般的牛奶同时吃下,乳糖酶不可能分解胃里的乳糖,它已经因为胃酸的作用而无活性了。
酵素问题在自闭症群的进一步讨论:
乳糖酶最佳PH是6,但在PH2到7还是有效的,我是lactose intolerant, 如果囗服乳糖酶有时候还是会有diarrhea,所以我还是选用 lactose free 的牛奶。无论如何,先看医生,确定因体内酶分泌不足引起消化不良再给小孩服用比较好,因为附作用还是有的:http://www.amazon.com/gp/aw/d/1934773379/ref=mp_s_a_1_fkmr2_2?qid=1431449645&sr=8-2-fkmr2&pi=AC_SX110_SY165_QL70&keywords=Flocabulary%27s+Word+Up%3A+Set+Indigo%2C+Grade+5
@小英 我也有lactose intolerance 的问题。我的经验就是服用酵素,就可以解决我肠胀气和Diarrhea的问题。 @雷春 你对酶和益生菌的解释很有意思,值得研究
@小英 @Sarah Zhu (朱斌) 我再查查文献。不同酶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看看乳糖酶是否在某种包装下能避免胃酸的变性作用而在小肠起作用。
@小英 @Sarah Zhu (朱斌) 刚刚查了一下市场上乳糖酶的来源主要是酵母菌和其它真菌,如果是嗜酸性强的菌的乳糖酶可以在胃酸里存活不变性而到达小肠。但这一生产不受FDA的控制,产品质量不保证,而且NIH不建议用于小孩和孕妇。今年的一篇文献说将乳糖酶与酸奶乳酸菌一同食用更有助于乳糖的消化。
@Sarah Zhu (朱斌) @雷春 我以前也有胃酸,heartburn的问题,不能喝牛奶,不能吃cheese和pizza 晚上睡眠质量问题。我用了酵素就缓解这些问题。
对小孩和孕妇不用是有道理的,就拿我女儿来说吧,因为我的原因,她也是lactose intolerance , 开始只能喝soy based formula, 后来慢慢引入milk base formula. 先从10分之一,七分之一,五分之一到全牛奶,她现在就不再是lactose intolerance. 总之,人体是复杂的机器,会自我调节。小孩子的身体自我调节能力大,外界因素可以引导体内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引入酶会使自己产生酶的能力下降。一般补充酶都是在自身无力的情况下才补的。
@小英 为什么小孩和孕妇不能用呢?有什么原理吗?以及科学理论的支持吗?
@Daisy王丽东-Charlotte 我们是大人,身体已经成型,如果是缺乏lactase, 是不可能再有了,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先试试只用lactase,如果能解决你的问题,最好不要用酵素,酵素含有多种酶,你不希望你身体的其他酶的分泌能力下降
@小英 身体会分泌酶?
孩子成长,不光个头成长,体内各种器官各种功能也在成长
@Daisy王丽东-Charlotte 酵素中的lipase 我们体内就有,胃中的pepsin的功能和木瓜酶是一样的,而且在胃酸中活性最大,木瓜酶是在近中性活性最大,所以常用在cooking 中,使牛肉变嫩
@Daisy王丽东-Charlotte 人体当然会分泌消化酶。胰腺的一个功能就是分泌消化酶。这些没不经过胃,所以不会被破坏掉。而吃进去的大部分被胃酸分解掉了。所以医生说,胰腺摘除的病人,可能可以适当补充,正常人不需要。
@刘力铭 谢谢。如果胃酸分泌的过多,也没有把食物分解掉,然后怎么办?
我不是大夫,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是患者。是在这里看到你们说消化酶如此之好,就决定研究一下再决定是否采用。
@Daisy王丽东-Charlotte 找GI专科医生看看比较靠谱些。
@刘力铭 谢谢。大家一起好好研究一下,比较好。@雷春 谢谢建议 我们的GI医生告诉我用消化酵素比较好。
@Daisy王丽东-Charlotte 成人可以多试试几个厂家的,这个行业实在是没有标准。小孩子要慎重。
雷春:又查了一下,“酵素”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很多种物质的混合:有的是酵母菌发酵产物的干制剂、植物提取物、微量元素、膳食纤维、酸奶中的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消化酶等的混合物。成分比例都没有标准。健康的人真的不需要去寻求“酵素”的帮助。
雷春:看了这么长时间觉得酵母片加酸奶就能解决大部分消化吸收的问题[Grimace]。
毎个专业人士都有其行业行为特点,当初我学药物设计时,见过太多的正反馈负反馈(耐药性,药物addiction 产生的原因),所以用什么都犹豫不决[Grimace]
雷春:对于专业人士我的概念是与商家分离的医生和研究人员。只要与盈利挂钩了,无论是哪个名牌大学的教授或医生都有水分。我参加过的医学研讨会中,如果有新的药品或医疗器械的介绍,主讲人都要注明是否和商家有利益关系。这在美国的医学界是公认必须遵守的。因此,只要有打着某医生牌子的公司来骗人我就很恼火。
雷春:另一个家长们要警觉的是“万金油”式的吹嘘。无论是自闭、多动、忧郁还是其它的心理和神经疾病都由于个体差异太大,没有万能的药或治疗方法,适用别人的不一定适用自己,一定要谨慎。
做为药剂师,我也同意@雷春 的立场。
亲眼见过朋友被骗,很sad。。。病急乱投医,我们是骗子的easy target。大家多留心。
@Yu Zeng 很同意,也经历过。,我所看见的是一方面大家病急乱投医,跟风而上;另一方面对功效营养又一边倒的进行批驳,一听说营养就怕受骗。